确主管部门和合作社法出台之前,在科协、农牧林等部门登记备案的一些专业协会。农民加入合作组织主要目的是期望合作组织为其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或带来好处。但从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建立起合作组织与成员之间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经济关系。但随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组织体系的日趋完善,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进一步紧密。为了保证社员的利益,合作社社员的产品在市场上实行“订单合同”、“保护价”销售,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了农产品市场秩序,保障了社员的既得利益。合作社以微利或赊销的方式为成员供种、供药、供料,同时,合作社还能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咨询与技术服务,使社员在生产环节中受益,经营管理比较好的,还能对合作社成员实行“二次返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做法
(一)思想认识明确,组织措施到位。当地政府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调整农村产业布局、促农增收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把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摆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紧紧围绕产业,组建发展组织。立足**市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奶牛、蔬菜、瓜果、优质粮食、马铃薯、清真牛羊肉等优势特色产业,相继发展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了8万农户进入市场,有效地把各个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农业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三)加强合作联合,形成规模。为了规范经营,壮大自身势力,各地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行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合作与联合,以增强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青铜峡陈袁滩优质稻协会与青铜峡市的优质稻产业化合作社、峡口镇小弓棚韭菜协会与赵渠村小弓棚韭菜协会进行联合或合并,通过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积极引导扶持,强化服务功能。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管部门不等不靠,积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服务上来,组织和邀请专家学者,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举办各类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实用的专题培训班、讲座,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生产技术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协调,以制定优惠政策、减少程序、简化手续、规范登记为重点,解决发展不规范和发展速度迟缓等突出问题;再就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各级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解决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费难问题。
(五)典型示范,以点促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市涌现出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运行机制合理,管理规范、民主监督,服务网络健全,并能有效地为社员提供服务,对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合作组织。各地业务部门适时加以引导和规范,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促其做强做大。通过这些成功典型的带动,真正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户参与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了我市专业合作组织的全面发展。
(六)项目带动,规范发展。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力量,积极开展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自20xx年以来,每年都争取到了中央或自治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项目支持,并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建设项目的实施,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极大地推进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进程。
三、**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尚未成为主导力量
首先,从整个农村这个广大的市场分析,**市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其次,从农民日益增长的合作需求来看,合作组织所起的作用还较弱,服务领域狭窄,多数合作组织分布在技术、资金要求较高的种养业,加工流通方面的合作偏少;再次,相对于其它各类市场主体,合作组织的力量十分薄弱,只能为成员提供一些简单的培训、技术指导服务,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服务内容时,诸如发展资金缺乏、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产品质量标准、品牌创立等,合作社就无能为力,市场开拓能力十分有限,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第四,合作范围小,多数合作组织在乡域及本县区域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