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县卫生局、人劳社保局抓紧开展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在反复测算论证的基础上,草拟了新的报销方案和《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新报销方案及《五年规划》已下发到部分乡镇进行讨论,在通过市卫生局和县政府的审核后开始实施。
20xx年xx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337896人,参合率为85.4%。至6月底,农民受益面从20xx年的2.18%提高到20xx年的40.7%,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受到了全县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2、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广完善
县政府于20xx年12月12日下发了《xx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以“政府补助、自愿择档参保、终身受益”为基本原则,保障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资金筹集采取个人缴一点、集体补一点、政府出一点的办法,让失地农民在60岁之后可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县政府贴钱发放“技能培训券”,让农民持券享受免费培训,学一技之长。20xx年9月我县出台了《关于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待遇的通知》,提高了保障金待遇,切实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权益。至20xx年底,我县已有4137名被征地农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收入3222万元,支出365万元,已有2000人符合条件开始按月领取保障金。
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路
综上所述,虽然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些改革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完善,有的改革正在试水、摸索,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现就如何进步深化改革谈几点思路:
(一) 把为人民服务,把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作为首要目标。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把政策交给群众,使他们真心理解改革、真情拥护改革、真诚参与改革。要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剥夺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让农民群众成为改革的推动者、财富的创造者和成果享有者,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二)统筹兼顾,促进“三个和谐”。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脱离农业抓工业,不脱离农村抓城市,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的路子,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工农和谐、脑体和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突出重点、点面兼顾、把握节奏。
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就是: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核心,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以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核心,继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为农服务新体系为核心,积极构建为农服务与农民负担监管新机制。农村综合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在抓重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改革,农村金融、农村卫生、农村保障等多方面改革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也刻不容缓。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力戒急躁冒进、搞形式主义,又要防止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要在把握改革整体脉络的基础上,找准改革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乡镇政府应着重强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三个方面的职能,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各地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依法行政和搞好为农服务的要求,积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贯彻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上得起学;要以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教育部门自身的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县乡新的财政管理体制框架,要体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权,体现财力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减轻基层财政负担;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增强基层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