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验对象的选择
1、实验对象的确定:
^电.影课实验研究方法与其它的教育实验研究相比,无论是在形式、内容上,还是在测试方法和手段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别。因此,在实验对象的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为了保证^电.影课实验研究的正常开展,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全部任务,本实验的研究对象由本校实地情境中形成的教学班组成,即整群取样。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自然常态下进行实验。本课题实行抽样研究,即从1-6年级随机抽取研究样本(每年级抽一个教学班,通过对样本的直接研究而推断整体)。从整体中抽取样本时,必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以保证实验研究的质量。
2、实验教师的选择:
实验教师皆为本人自愿,学校^领`导批准的青年教师和少数中年教师。这些教师教龄较短,与大多数中青年教师相比,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六、变量的设置与界定
1、自变量:
(1)世界各国36个系列约500部教育影片;
(2)优秀^电.影促进学生对世界感知和文化交流的有效性研究――对宇宙、地球、自然、地理、生物、历史、情感、社会常识和感知。
(3)^电.影课的结构模式、教学形式和方法;
(4)放影后各项活动的开展。
介绍背景 自由观看
常规看片模式 教师 观片 观后讨论
设置情境 或导看结合
表达感受 形式多样 谈出体会
自我评价
引起思辨 主题鲜明 展示成果
主题课例 由影片内容设计问题 比较假想
观片
看片模式 看片断提出问题或假想 探究问题
问卷反馈 搜集、编辑资料
观后讨论 动手实践
调查信息 发展个性、推断深化
本课题建构三个模式图,其操作过程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观看阶段、活动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 ,遵循现代课堂教学的创新原则,通过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开展生动活泼的影视文化活动,让学领悟其内涵,使学生有感而发,并对有些问题引起思辨,提高对某些问题认识的精神境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其综合素质。按照各模式图的设计流程进行有序地规范操作。
2、自变量操作:
(1)把^电.影课列入实验班的必修课(每周五下午),看后指导学生填写问卷。为了实验对象以点带面,其它非实验班增加开课时间,每周班队课,分年级放一部影片。
(2)与其它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将影片内容作为学科课程的自助餐,充实学科课程、内容。用新型的超文本教学方式传辅教学信息。比如:为认识自我、保护环境,提供素材;与教材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影片,作为课本剧材料;为综合初中提供主题材料;为对社会常识提供深化认知的感性材料,增强说服力。
3、因变量:
本实验的主要因变量有如下三项
(1)学生观看影片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观看活动过程中参与行为的有序发展和观看效率的提高。
(2)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眼界抱负、理想情操、知识积累、行为能力的培养与变化。
(3)意志毅力、人际交往、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变化。
3、干扰变量的控制
(1) 不人为加重学生负担,看后不布置任何作业;
(2) 不牵强附会地让学生效仿模样;
(3) 控制放映时间是,以防时间过长而造成疲劳;
(4) 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有选择地进行放映;
(5) 学生人数,师资力量均大体相当的同延缓自然班作为控制组,使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在总体上比较接近,从而获得平衡效果。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