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课题研究《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正文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课题研究   阅读:8509

导读:一、课题简介本课题于20xx年9月申报,20xx年1月获得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批准,隶属于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和效益评价研究》国家课题下的子课题。1、课题研究的背景19xx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20xx年,教育部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10.8%和18.6%,同时学校还要承担“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改变了以前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并且我校已经实现“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促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研究以网络为基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到教与学活动信息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http://www.xxk123.com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于20xx年9月申报,20xx年1月获得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批准,隶属于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和效益评价研究》国家课题下的子课题。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9xx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20xx年,教育部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10.8%和18.6%,同时学校还要承担“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改变了以前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并且我校已经实现“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促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研究以网络为基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到教与学活动信息化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手段、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经过多年信息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校迫切需要一个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能够有效集成、配置、整合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因此我们确立《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学校现有与即将开发应用的校本课程信息软件的教育教学,化繁难为直观,化抽象为具象,化理性为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兴趣。

(2)通过分年段、分目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畅游于多彩的校本课程的音、色、态、画、像之中。

(3)在已建成的校园互联网上开辟专题网站,让学生在网络海洋中获取“校本阅读”知识,校园网和因特网的连通,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自信表现的广阔天地。

(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生成一支深谙校本课程,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围绕“校本阅读”这一红线,立足课堂,主抓校内。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征,即时开发、生成、更新“走进古诗文”校本课程。

(2)根据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集成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

(3)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借助Email、BBs、Web quest、Blog、甚至QQ等网通工具,进行校本课程的^对`话、协商、讨论乃至争论,实现相互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构建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基本网络学习。

二、课题研究已经开展的工作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进行前期论证 

校本课程开发之前经过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课程内容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建立校本课程专题网站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与其他校本课程的开发相比,主要不同就在于应用网络技术、形成网络版的校本课程,专题网站的建立真正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交流、互动。

4.培训师资 

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等基本理论,为网络环境下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网络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计算机知识。

[1] [2] [3]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