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1月,我课题小组进行了课题进展情况汇报,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课题小组成员志同道合,本着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搞好课题研究,我们又进行了分阶段研究,有目的的实施、修正了方案,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下面是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成果展示:
【1】、我课题组认真研究了并总结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
樊红军组长认为在教学中,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
首先,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疑问是发现的钥匙,思考的动力。我把这一难题作为自学思考题交给学生。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根”找“据”思维积极活跃起来。这一问题不仅激起了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
其次,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 我课题组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上也有了独特的见解,研究出了一些反思习惯的方法。
樊红军组长对我课题组这一问题的见解进行了总结:
一、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做法。
1、在课堂上进行回顾反思方法的指导。
对学生加强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运用学案结合课堂教学给以指导。学案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回顾反思的问题,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会反思了,也有了一些主动性。同学们在对某一个题进行反思后,再做此类型题时很快就解出来了。正如有学生感慨地说:“原来数学这么简单,多反思就行了。”
2、引导学生学前反思。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之前怎样反思。不仅反思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熟悉知识点,而且要特别注意发掘课堂学习中涉及了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思想方法是否在其它情况下运用过,现在的运用和过去的运用有何联系、有何差异,是否有规律性的东西。有了这样的反思,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把握、运用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做这样的反思,使学生能从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中反思。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使所学的知识,方法得以再现和提取的过程。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反思解题过程要学生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再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拓宽思路,优化思维方式。解题过程是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有用捕捉、有关提取、有效组合。很多数学题有多种解法,如能认真分析解题过程有没有思维回路,哪些过程可以合并或转换,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可以开拓思路,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思维方式。这包括反思对问题的表征、问题归类、求解的思路和操作过程。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往往易于暴露问题。
(2)、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在平时作业解题时,不要满足于一题一解,而要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解法,争取胜题多解。因此通过反思解题方法也是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3)、反思解题途径。学生往往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注意解题后的反思总结,使解题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因此,要有解题经验的反思、总结。解题顺利的经验,曲折的教训,通过积累获得提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系统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