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鼓励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识字。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以及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每周二、周四的早读要进行语文开放阅读,我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除了让学生阅读规定书目外,还经常联系语文教学,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因为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而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又相当广泛。“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教学中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大量地收集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课文,也可以先学课文再阅读类似的文章等。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把类似的文章捆绑在一起,借助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以及与字宝宝更多“见面”的机会。
(三)走出教材,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都有识字的资源。我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识字欲望,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汉字,并且主动去认识更多的汉字,这样不仅可以加快识字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认真观察生活的态度。例如,刚入学我就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经常鼓励学生主动去认识生活环境中的实物、图片,借助电视、媒体,所买物品的商标等认识汉字;给所认识的物品贴上名称标签;将课外认识的字剪下来,办成手抄报,使生字词与具体的情境画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识字活动不再枯燥无味,而是趣味盎然,生机无限;另外,教给学生简单的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大量的汉字,提高了学生的课外识字量。通过丰富多彩的识字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浓,提高了识字效果。
(四)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识字。
借助广告牌、宣传画、学校、机关、医院、超市、商厦、店面的名称牌识汉字。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门口的商店牌子上认识了“启蒙学习用品”;
从理发店的牌子上认识了“风影理发店”;到书店买书认识了 “博文书店”中的“书店”两个字“店”字是“广”下面放个“占格”的“占”;在街上认识了“民族饭店”“饭”字;“中国人民银行”里面“中”字是“口”加一竖;在体育场对面认识了“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的“医”字。
六、研究成效分析
(一)制定阶段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学期初,我们根据本校课题方案,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制定了课题方案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1、准确把握有价值的教材增加识字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如何在教学预设和教学过程中选择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多途径识字的高效成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活动的常规制度,保证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主要为理论学习、同一堂课评析、课堂教学实践研讨等。
(二)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许多一线的教师在这一点上显然是较为薄弱,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从内容上看,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从形式上看,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还印发了部分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理论文章和教学实例评析,上网学习了许多与小专题有关的文章。但我们也感到,以后在学习理论的系统性方面尚需加强。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
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并做好了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了听课、研讨的全过程。“师徒同一堂”我们也倾向于小专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组内的教师团结合作,开诚布公的提出个人的意见,作课教师虚心接纳并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更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小专题能取得可喜的成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