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建军,黄显华.课程理论研讨班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
    [3]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6
    [5]崔允漷.略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改革方向[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6]鲁艳.校本课程:概念必须正确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
    [7]张艳,洪俊.关于我国校本课程发展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10)
    [8]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9]郑金洲.走向“校本”:学校教育发展的取向[J].教育研究信息,2000(3)
    [10]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4(3)
    [11王而冶.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意义、功能及运作规范[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1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7)
    [13]沈兰.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14]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15]梁庆.校本课程开发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16]张艳萍.校本课程开发构想[J].青年教师,2002(2)
    [17]陈寿强.谈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02(10)
    [18]朱士雄.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2)
    [19]傅建明.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7)
    [20]傅建明.校本课程支持策略的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0(4)
    [21]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校长的职责与素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2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72-77
    [23]孙国方.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浅探[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1)
    [2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
    [25]张焕珍.校本课程开发简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1)
    [26]董守生.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1)
    [27]田云伏.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4(4)
    [28]靳玉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1(9)
    [29]余进利.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4(1)
    [30]曾庆伟等.试论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难和对策[J].课程与教材,2001(5)
    [31]张永谊.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6)
    [32]胡献忠.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2
    [33]肖正德.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2(9)
    [34]徐敏南.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意义与步骤[J].教书育人,2002(23)
    
相关链接>>>校本研究辅导
相关链接>>>艺术校本课程设置 
相关链接>>>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相关链接>>>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相关链接>>>校本研究的三个特征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