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思考中得到启迪
    人生活在万象社会中,对社会生活要学会思考,对教育现状要学会思考,对教学过程要学会思考,对个人前途要学会思考,在不断的思考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有人戏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借以讽刺人类的幼稚和不觉醒。但我认为人类不思考,上帝却更要讥笑。没有思考,就不会进步,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思考很可能偏离航向。教师不思考,就更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也可以说,一次震撼心灵的思考,就是一次人格的重新塑造和升华。
    思考与研究的品质是新时期的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立人之本。做任何事从事任何的职业都必须有这样的一种思考的习惯和研究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或一位教师失却了研究与思考的能力,也就失却了前进的源动力,失却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思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这样那样的现象,更要研究自身,反思自我存在的状态。
    我们教育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博客丰富的资源以及广为交流的平台,给我们所有教师提供了一方思考研究的最好途径。我们也只有对各种现象不断的思考,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启迪。
    
    (2)在^对`话中沟通理解。 
    
    人的心理感受和体验首先源于认识,苦与乐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玩世不恭是种工作态度和做法,兢兢业业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和做法,但玩世不恭并不一定就轻松、舒坦,兢兢业业并不一定就苦不堪言,所以才有“痛苦并快乐着”的说法。参与博客时,同行的开启更容易让教师看到超越自我的快乐、进步的欢欣以及发展道路上的鲜花和掌声,从而让处于职业倦怠中的教师振作起来,积极应对工作的压力。博客是一条自我理解的路,参与博客时,与同道中人的相遇能够让教师更彻底的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挖掘自身的优势,从而能够客观的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前进之路。如果教师个人成就感低落是由于抱有严重不合理的期望,如自我期望太高、或者对教育的期望太高,或者自身是个完美主义者,那么通过参与博客,教师能够较全面的认识自我,能对教育之是、之能以及教师能有的力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沟通与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文化延续的重要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搭设了更为自由便捷的互动交流平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只要你愿意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愿意与世界交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代表着一个完整的世界,博客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诸多个体的生命世界,而解读个体内心世界就意味着不同世界的交会,意味着不同世界的融通与和谐。
    (3)在激发中再生激情
    哀莫大于扼杀激情,重复是对生命激情的最大扼杀。教师职业的重复性最容易让教师丢失激情,进而产生职业倦怠。其实教育教学是艺术,艺术是高度复杂的,其生命在于创新,不但注入新的活力。但事实上,很多教师面对复杂的情境和重复的劳动,往往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才没有激情,才很累,才职业倦怠。这些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不深刻,缺乏实践智慧。在教师博客上,有的转载和摘录许多报刊杂志上的、有见地的文章和话语,有的把个人的心得拿来给大家分享,有的把个人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在博客上公开发表,有的提出一个问题向众人请教,有的则对其他人的言论评头论足发表高见,所有这些其实都是群中成员之间的一种互相学习交流和碰撞,是在“七嘴八舌”中出真知。“通过与他者的相遇,我们便超越了我们知识的狭隘。一个通向未知领域的新的视界打开了。这发生于每一真正的^对`话。我们离真理更近了,因为我们不再固执于我们自己。”在教师博客中,富有个性、很有见地的片言只语,掷地有声一针见血的真知灼见,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锦囊妙计等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都能让教师更智慧,更激情,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博客上教师们碰撞着、激活着、吸收着,思想的杂交让教师收获累累,让教师不断重塑自我。
    (4)在忏悔中医治创伤
      “忏悔”这个词来自《圣经·诗篇》。西方宗教认为,人类各种各样泛滥的欲望或者背离了上帝之道的一切行为皆被视为罪。与现代法律上的“罪”不同,它相当于汉语中的“过失”之义。如果一个人有“罪”,他死后的灵魂是不能进入天堂的,所以必须对自己的“罪”进行忏悔,这是每一个人与上帝交谈的唯一方式。忏悔了,便能得到上帝的原谅,灵魂才能得到安宁。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