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课题隶属关系、周期。
(2)主持评审单位,评委的组成及权威性。
(3)评审过程简介。
(4)研究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果。
(5)研究的主要特点。
(6)概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资料的方向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7)研究的创新及在同类研究中所达到的水平。
(8)建议和希望。
7.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或称教育个案)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教育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提示寓于教育个案中的教育规律。这既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所必需的,也是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必须的。教育个案研究,既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学习、研究、运用教育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实行进一步使理论向实践*拢的一个具体措施。
(1)案例与案例研究
案例,又称个案或实例,它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的事例,是案例撰写者对特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的行为形态的客观描述或介绍。正如列宁所提出的;"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案例的价值在于可*地概括事实,在于从各种表面的全部的教育事实的总和中,清晰地描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成为探索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确证性依据。
教育案例或教育个案,是一个介绍特定教育组织内部事情的故事,它描述一个有价值的有关教育、 教学或教育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其中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人物、情景与气氛。
一般说来,一个案例介绍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也可以通过若干故事介绍某一教育组织内部的整个情景。
案例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客观性。它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复写或摄影,不是杜撰、虚构与主观臆想的产物,它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朴实无华的白描。因此,它要求作者自己摆在"局外人"的角色位置,来观察事物,亦即从案例中主要人物各自的角度来观察和处理有关问题,尽可能客观地、全面地介绍有关背景和情景。案例中有关教育组织和人名在案例发表时根据需要可作掩饰性处理,但这并不失实例的真实性。
案例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一般是指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亦即在事物的个性中蕴含着共性,在矛盾的特殊中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诚然,案例描述的事实已非原来的可以即在相关类似的情景、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里有可能"相似"或"近似"他再现,并为人们所公认。
案例的基本特征,要求案例的撰写者既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又要学习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认识水平。因为只有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觉它,才能从对事实的科学研究中总结经验并丰富和发展有关理论。
传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模式和通过对事实的观察对所收集的材料的分析而建立理论的归纳方法。但正如^***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讲的理论。"脱离实际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很可能将研究引入歧途;根据片断的随便挑出来的事实得出的结论,那也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案例研究就是把握证据确凿的事实,把握实事的全部总合,把握事实的联系,并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的过程。
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但正如前面所说,案例是人们根据自己对客观存在的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存在的文字资料或声像资料,无论是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去描述特定条件下的教育情景,还是综合地完整地描述某一组织内部情景,都必将受案例编撰者的知识条件"复写、摄影、反映"事物的技巧水平所制约。
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是研究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个案通常是指一个人(学生、教师、校长等)、一个班集体、一所学校、一个学区、一个教育行政机构。搜集各种有关个实行为或特性方面的资料,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纵向的和横向的,然后探溯其发生这种行为的各种原因,再对症下药,施以补救或矫治。从学校教育而言,个案研究是对个别学生所作的综合研究,所有有关该生的背景、环境以及详细地缜密地观察、分析、研究、解释,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潜质或发掘学生困难的原因,进而予以有效的指导和矫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