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未成年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那样,《意见》和《纲要》都把“教学生做人”列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
如何贯彻落实《意见》和《纲要》,“教学生做人”呢?《意见》在“道德实践活动”一章中明确指出“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要抓住时机,整合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名人、伟人如天空中的星辰,发出耀眼的光辉,名人伟人以他们与众不同的的魅力,崇高而伟大的人格,独特而平凡的经历,灿烂而辉煌的业绩,给世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名人、伟人辉煌的一生永远是后人的楷模,他们的成长轨迹是青少年成人之路。因此,我校选择了“学名人伟人,教学生做人”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内涵为德育教育,教人做人。
“学名人伟人,教学生做人”是指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开展了解名人伟人,走近名人伟人,学习名人伟人的活动,以名人伟人的成长轨迹,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乃至对世界进步有用的人。
三、理论依据
1、^***、邓小平、****和陶行知有关思想教育和育人目标的论述;
2、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
3、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关文件;
4、有关创新教育,教育改革的理论。
四、目的意义
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培养目标和育人任务,指导学生学习名人伟人的成功经验,感悟做人之道,从小树立志向,主动探究,刻苦努力,不断创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长大了为祖国的繁荣和世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五、研究要点
1、名人、伟人的成长轨迹。
2、以名人伟人的榜样作用,激励学生做一个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
六、操作举措
(一)以班队活动为阵地,学习名人伟人,教育学生做人。
《意见》指示:“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未成年人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我校在实施课题实验研究中首先以班队活动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名人伟人”的主题教育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做时代新人。
1、抓住名人伟人的诞辰和纪念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20xx年,我校以“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为契机,在师生中开展“走近伟人邓小平”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读乡土教材《我爱邓小平爷爷》,听翁平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当好革命接班人”讲座,讲邓小平十个小故事,谈学习体会等形式,使学生对邓小平的艰苦革命历程和坚强革命意志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让小学生初步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查访问、参观考察,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二十年巨变,深切体会到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都表示要以邓小平爷爷为榜样,坚定^共I********信念、刻苦磨炼,对祖国和人民深情厚爱,对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20xx年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7周年和逝世29周年期间,我校在学生中开展《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故事》读书活动。学校图书馆购买了500本《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故事》的书,在班队活动课上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阅读。少先队大队部还举行“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故事”故事会和“读后感”征文赛。伟人周恩来的成长之路启示学生“没有生下来就伟大的人,一个人只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愿为他人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心,就一定能成为无愧于人生的人!”。周恩来13岁时为自己定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座右铭。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