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阅读摘记法。老师教育学生养成多读书并及时做分类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以备习作时的不时之需。
此外,还有“添枝加叶法”、“灵感触动法”等,通过不同方式的训练,学生不断积累、不断练笔,作文与做人的能力会同时得到提高。
3.丰富写作语言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词汇不丰富,写作时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当然也就达不到限时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自然就会有文采。
4.书写能力训练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因此进行限时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作文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逐日临摩,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强化思维训练
限时作文的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快速思维则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一见到作文题能立即做出反应,要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6.写作速度训练
整个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写作。如果以上5点训练都抓得扎实,速度训练就会见效。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安排一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成。时间一到,一律收卷,没写完也要收卷。这样,学生下次写作文就有一种紧迫感和时间观念。
7.写作技巧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不但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比如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谋篇布局、快速写作、快速修改等技巧,都要分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指导,还要能快速应付写作中随时出现的“卡壳”现象,诸如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字不会写等毛病的纠正和意外情况的应付办法。
8.评改能力训练(此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形成互评互改的能力):
(1)宣传互评互改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起学生“为师”的欲望,引发作文批改的兴趣。
(2)教师示范批改。我们要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借助展台、电视将老师批改学生习作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如何将字、词、句用统一的修改符号批改好,如何写眉批、总评等,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们对如何评改了然于胸。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步形成学生独自批改的能力。
(3)分小组批改。 在老师的示范批改后,学生们就进入了实战阶段,将学到的批改技巧应用到互评互改这一环节中。
9.加大监控力度,强化激励措施
教导处随时调度、座谈,了解教学模式实施情况,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采取办校报、定期举行作文竞赛、结集出版学生优秀作品集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以此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模式实施成效,监督实施流程,确保教学模式扎实、高效地开展。
总之,小学“限时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之路才刚刚起步,我们的一些做法还很不成熟,面对美好的明天,我们全体师生定会精诚团结,继续再接再厉,更加精益求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语文素养,让学生尽快在限定时间内享受习作的乐趣,奠基快乐的人生,实现我们教学改革的又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