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的三种呈现方式  
      
 
由于校本研究重在过程性,情境性,具体性,所以其呈现方式不是主要以理论成果形式,而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呈现,这就是:
1,讲自己的教育故事。
把讲"故事"说成"研究"似乎不可思议。然而,这正是处于教育第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与理论工作者进行研究不同的地方。教师作为研究者之前,首先应当是教育的实践者。离开异彩纷呈的教育第一线的实践,离开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人与事,校本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是说,没有自己的教育经历,也就没有校本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就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呈现方式。这种以教育故事呈现出来的研究成果,绝对强于那些为应付评职称所写的所谓"论文"。那些把理论工作者研究成果进行改头换面的"论文",不仅空泛,而且很少有自己真正的感悟。如果说,那也是一种研究,那也只能是假研究,是毫无意义的研究。
"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就像写一篇记叙文。故事中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是件……这里更多的是具体描述。但故事内容绝不是只有纯感性的东西。在描述中,也会有议论,所谓夹叙夹议。这个"夹议",就带有研究的成份。即使在纯描述的语言里,也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讲故事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鲜明倾向。所以我们认为,讲故事的过程,本身就是校本研究的过程,就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呈现方式。
再说,既然是讲故事,就不是自言自语,而是要讲给别人听的。而在别人听故事的时候,就不能不被故事情节所触动,就不能不有所感悟,就不能没有自己的思考,就不能没有听讲者各自的见解。如果让听讲者各自的观点亮出来,引起碰撞,就自然形成了由故事所引发的生动活泼的研究。我想,这就是专业理论工作者所缺乏的校本研究。
2,作自我的教育反思。
"反思"在汉语里的意思,我想就是"反过来思考"、"重新思考",用俗话来说,就是"回过头来想想"。这里至少包含三个意思:一是回顾自己的经历;二是对已有认识发出质疑;三是用新的视角进行再思考。
而"自我的教育反思"作为校本研究的一种呈现方式,就是对自己的教育经历,教育行为进行反省性,批判性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反思既是教育实践理性的体现,又是自我超越的起点。
这里,请看我校欧阳老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实例:这个老师首先讲了一段自己的教育故事:
一个"学习成绩极不理想的她",一个曾经"从101班偷走了一大堆奖品被老师厉声批评过的她",一个"在老师同学眼里,永远处在差生位置上的她",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夜晚",拿着"还带着体温的小橘子",送给自己。回家后,欧阳老师"轻轻剥开,是那么的小心翼翼,拿起一片塞进口中,喉咙被冰了一下,感到十分清爽,小橘子还有一丝苦涩,但我觉得,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橘子。"欧阳老师感动了。接着欧阳老师作了自我反思:
"自从我收到橘子后,常为之感到愧疚。透过这个小小的橘子,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在我平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响亮的口号中,在我深层次的心灵深处,还是以学生的成绩论等级,学生成绩好坏不同,我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但我想,教师根深蒂固的'成绩'观,是否源于教育部门总是以成绩高低论教师有关?当'生命化关注'满天飞的时候,要真正做到回归生命本质的教育,只有改变教育体制,改变应试教育,那时,才有可能是教师们真正教育观念上的乃至心灵上的一次洗礼!我相信,教师们的观念是很容易转变的,关键在于--教育体制的变革!"
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这位教师反思结果是否正确。如,教师观念的转变,关键是外因(教育体制的变革)还是内因(教师自己)?我们承认,一个人是"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