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本管理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从角色理论来看,校本管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成员角色转变的过程。学校应采取一些策略促使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也应努力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型。
    关键词:校本管理、教师角色、策略
    校本管理是一场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管理改革运动,有学者认为,“走向校本”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之一,校本管理作为“校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已逐渐纳入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管理者的视野。但目前对校本管理的探讨多集中在校本管理的一般原理、实施策略、校长角色的转型等方面,而极少讨论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此,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校本管理的内涵
    校本管理是个众说纷纭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马兰等人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权力下放的形式,学校是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单位,通过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能够激发并保持学校的进步。”[1]拜雷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决策参与过程,参与决策的人员要对决策负责。”[2]赫尔曼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结构和过程,它允许学校在指导、预算、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人事等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同时,学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要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3]综合上述界定,我们可以把校本管理理解为是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具体说来,一是权力下放给学校。学校在课程设置、人事安排、财政预算、资源分配等方面拥有自主权,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二是参与管理与决策。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各种相关利益者,如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学校成员参与决策和管理是有效地实现学校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校本管理的根本所在。三是学校决策者应对自己的决策及其执行承担责任。由此可见,校本管理的产生反映了教育管理哲学的变化:从外部控制式管理向内部控制式管理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校管理权的下放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和社区的角色转变过程。下面就着重谈谈在校本管理中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
    二、校本管理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1、权力:被管理者转变为决策者
    我国的学校管理改革在理念上主要是期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也强调权力下放,强调教职工民主管理,对学校各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设,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下放的权力却完全被校长所掌握,校长权力过于集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未明确授权参与何种决策,社会组织及学生家长更无权过问学校内部管理事务。可见,教师在学校的事务的管理中,并无发言权,教师是学校一系列政策的执行者,并且教师本身也是学校校长管理的对象。要说教师是管理者,那也只能是对班级的管理,而不是对学校的管理。
    校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共同决策”。在校本管理中,教师的角色也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从对课堂的管理者扩大到对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与校长一样,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参与决定学校的各项决策,如经费的使用、人员的聘用、课程的编制、教材的选择以及其他各种事务等。具体可分为组织指导和实务管理,组织指导包括了课程指导、升学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校园规划等,实务管理指教材仪器的选购、图书馆的建设、学校产业的监督、学校餐厅的经营等。毫无疑问,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认同感和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也能强化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并提高凝聚力。
    2、知识: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研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设置权基本掌握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并没有课程设置权,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專家们的事情,一线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合法决策权力,教师是课程專家所制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的执行者,是课程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在学校教学生活中,教材对教师来说是“圣经”,教师的教学按照專家对课程的“使用说明”,循规蹈矩地实施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的过程。显然,教师这种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压抑了自身的创造性,失却了自己的灵性。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