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4)  
 
 
    三、《校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协作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1、协作课题的前期研究
    从20xx年6月起,省教科所组织全省部分地区近50所试点学校开展了“预研究实验”。经过历时一年的探索,从叙事研究切入,逐步开展了教育网志、课堂观察、教学案例等方面内容的实验研究,并组织部分学校开展了案例分析教研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对如何构建校本研究的活动平台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上述校本研究的有关推进策略。
    2、协作课题的组织与实施
    ——以校为本,体现特色
    以学校为基础。参与协作的学校均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组织校本研究活动,充分体现各自的特色。研究的内容可以涉及:校本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管理和校本培训等方面。总课题组建议,当前应以“校本教研”的有关内容为重点,兼顾校本研究其他方面,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为指向,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研究成果引领课程改革在学校的全面实施。必须看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它关注的是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关注的是努力构建新型的研究制度,形成民主、开放的研究氛围,促进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
     ——自下而上,行动研究 
  研究课题组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组建。总课题组将不规定各学校的具体研究内容,也不发布“子课题项目”,仅提出“校本研究的推进策略”等方面的参考建议。各学校应该在梳理本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自行确定当前课题和后续课题,组织“校本行动研究”。提倡“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教学即行动,交流即互助,学习即引领,效果即成果”的研究思路,把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针对学校的问题,组织教师置身于真实的情况中开展行动,而不是脱离教师的实际,做某些概念式的讨论和研究。要提倡“校长是研究的首席和第一责任人”,并以校本研究的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推动和促进实验学校的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校本研究的成果不应该是一个学校有一两个教师的水平得到了提高,而是这个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横向协作, 区域推进
    以省教科所和各市州教科院(所)为主体,组建总课题组;各县市教科所(室)分片联系课题实验学校,共同组成研究协作体,促使校本研究的区域性整体推进。协作研究的方式包括: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现场考察、成果推广等,以及组织带有区域共性问题的协作攻关,组织开放性的“学校博客群”和“教师博客联盟”,组建区域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等,通过这些方式,推动区域性的校本研究,也就是说,校本研究的成果不应该是一个地区有一两个学校的水平得到了提高,而是这个地区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注重效果,推广成果
    应该说,校本研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决不能局限于写几本书、发几篇论文或研究报告。它的成果的首要标志应聚焦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的提高,聚焦于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有必要通过课题学校的协作,及时交流和推广各地学校在校本研究的推进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和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在省信息化发展中心的支持下,课题组即将在《湖北教育信息网》(E21)上开通《校本研究网》;已在教育部主管刊物《网络科技时代·研究性学习》上开辟《湖北频道》,并准备在《湖北教育科学》杂志上开辟“校本研究”专栏,为课题实验学校提供研究成果的宣传和交流窗口。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也将不定期召开全省性的学术交流会议,组织教师研究成果的结集出版和评奖活动,发挥激励效果。
  ——专业引领,建构理论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