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校本教研—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问题和争论» 正文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问题和争论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校本教研   阅读:8719

导读: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课程资源的限制,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往往为开发而开发,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张永谊,2000,第10页)即使是这样,教师知道校本课程含义的仅有48%,有意自己开发课程和教材并愿意担负校本课程教学的仅有19.6%。(张永谊,2000,第10页)3关注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差异,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来源于何处?笔者以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这些性质的直接来源首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校需要有特色,学校培养的学生更需要特色,并且,即使是在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社会对这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学生也有着差异极大的发展性向。目前,创新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主旋律,而创新的前提是个性的解放和张扬。创新总是与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而多样性正是来源于对个性的尊重。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校本课程突出的也就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问题和争论,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http://www.xxk123.com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课程资源的限制,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往往为开发而开发,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张永谊,2000,第10页)即使是这样,教师知道校本课程含义的仅有48%,有意自己开发课程和教材并愿意担负校本课程教学的仅有19.6%。(张永谊,2000,第10页)

3关注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差异,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来源于何处?笔者以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这些性质的直接来源首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校需要有特色,学校培养的学生更需要特色,并且,即使是在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社会对这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学生也有着差异极大的发展性向。目前,创新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主旋律,而创新的前提是个性的解放和张扬。创新总是与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而多样性正是来源于对个性的尊重。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校本课程突出的也就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展开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而设计的。所以,即使在同一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终将显示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校需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各方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所以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提供一种全面的平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但是,就人的发展规律来说,学生的发展是有偏向的,即每个学生都可能朝某一方面更多地发展。我国长期把“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和最高目标,但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全面发展”常常被机械地理解为平均发展,实施平均发展的教育,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造成人才培养中的“全面平庸”的现象加重,学生不再是活生生的人,实际上成为口径基本一致的知识的容器。面向新世纪的创新教育口号的提出,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打破思想和理论上的禁区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必然要被理解为有差异的发展,而不是平均地发展。一些具有改革意识的学校很早就提出要“面向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杭州天长小学),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之中,也实践者清醒地意识到,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校本课程设置的起点,进行校本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对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江苏锡山高级中学,2000,第20页)
   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

   
   

参考资料:

崔允漷  沈兰:《走向决策分享——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历史^观察》,北京,《教育研究》20xx年第7期,第65—70页。

崔允漷  杜萍:《校本课程开发:辩护与批判》,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xx年第11期,第32—36页。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7期,第1—5页。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xx年第11期,第37—41页。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陈时见执笔:《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和改革发展——全国第2届课程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年会综述》,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6期,第8—13页。

张永谊:《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太原,《教学与管理》,20xx年第6期,第10-12页。

郑金洲:《走向“校本”》,太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6期,第11—14页。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建议》,北京,“内地、台湾和香港义务教育课程之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20xx年6月。

柳夕浪:《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模式”》,北京,《课程·教材·教法》19xx年第12期。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北京,《课程·教材·教法》19xx年第12期,第18—23页。

鲁艳:《校本课程:概念必须正确理解》,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xx年第12期,第19—23页。

上一页  [1] [2] [3] [4] [5]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