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捞铁牛——浮力》专题性学习网站设计,教师力图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建构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资源的有序(素材的分类摆放)与无序(网络资源的拓展性)有机结合;资源的有限性(网站内资源)和无限性(提供搜索引擎)相结合;资源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它帮助克服学生规避了信息迷象现象,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究的良好条件。利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他们确立了专题性学习网站教学基本框架。基于专题性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 教师:制作网站→任务建议→监督辅导→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评价激励→完善认知 学生:了解任务→浏览网站→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学习检测→创新发展→完成建构 2、进行区域性专题性网站课堂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推广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区域性专题性网站、webquest等网络资源的共享共建,深化利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在网络中以教学行动反思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坛,在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的同时,也让專家、教师看到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革的可能性与艰难性。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那么在技术手段的选用上,网络技术、真正的多媒体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支撑,那么在学习资源的需求上,知识资源、工具资源、智慧资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需求类型,这需要有先进理念的课程观、教学观的专业发展能力教师。 校本研修,解读专题性学习网站及教学:专题性学习网站它不是简单素材的堆积,不是课件的升级。它探索的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专题性学习网站学习中,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调控者,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学习问题的解惑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是学习资源的使用者,问题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学习评价的主动者,能力检测的操作者。学生正是在使用、探究、交流、评价、检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培养探究问题的品质,形成能力。专题学习网站还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探究的平台。在网上,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程度都可以加入到专题学习网站中来,交流、探究、学习。教师也可以加入到专题学习网站中来,或辅助备课、或进行教学、或展开探究。 四大网络研修模式,开辟一片新天地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校本教研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拓宽了教师校本研修的渠道和途径,成为传统教研的有力补充。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校本教研已成为教师研修的重要途径。西塞山区教育局为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搭建教师研修平台,使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教研与学习,依托“西塞山区教育信息网”建立四级教研网络平台(区教研室、学校教研室、年级教研组、教师个人网站或博客),启动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1、一个读书网,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西塞山区教育局在20xx年建立的“读书网”,收录了电子图书近几十万册,同时教育局长还定期向读书网推荐文章、新书,是以“再造教师的学习文化”为宗旨和追求,基于“体验——反思——交流——行动”的学习循环,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在读书中,让老师们力求做到“从关注以往的经验学习向注重行动和反思的学习;从注重于教学改革向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从研究教材教法转向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从关注狭隘经验转向关注理念的更新和文化再造”。通过读书,丰富了老师的精神世界。 2、一个bbs论坛,展示教师的教研风貌 20xx年底,区教育局开通了教师论坛,将“教学反思、教育叙事”作为全区教师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积极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在论坛中公开交流。同时教育局每年底对论坛作品进行量和质的考核,并评出若干优秀作品。自20xx年底起至今,教师共上传“教学反思”及“回复”达15000多篇,“教学论文”4000多篇,“教学案例”5000多篇,“教学课件”1280多件。几年来,教师们通过网上浏览、学习、交流、讨论、^对`话、知识共享等,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个人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在汲取大量知识营养的同时,发挥自身的智慧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校际之间的资源开发。 3、十个工作室,引领教师的幸福成长 新理念的课程呼唤教师群体实践智慧的培养。由区教育局指定学校名师成立的以名师姓名命名的分布中小学各个学科的十个网络工作室是20xx年推出的一项新举措。十个名师工作室以QQ群、UC聊天室、教师播客等形式呈现在全区教师面前。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