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八年级(上)古诗文名句默写题» 正文

八年级(上)古诗文名句默写题

[11-30 05:01:13]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八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478

导读: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

八年级(上)古诗文名句默写题,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八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