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中小学生“三信”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研究。
①小学低段“三信”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②小学中段“三信”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③小学高段“三信”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④初中阶段“三信”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⑤高中阶段“三信”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⑶学校、社会、家庭“三信”教育一体化研究。
⑷教师人格塑造与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⑸中小学“三信”教育的有机整合研究。
①“三信”与合作交往能力关系的研究。
②“三信”与学生成绩、智力发展的研究。
③“三信”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
⑹中小学“三信”教育的评价研究。
四、研究过程设计
1.2003.9——2004.3 准备阶段:查阅文献资料,调查中小学“三信”教育现状,制订研究方案。
2.2004.4——2005.3 实施阶段:在部分学校设立实验点,按计划实施研究,实验教师完成阶段性实验总结,典型的教案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
3.2005.4——2006.3 深化阶段:将实验成果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实施,整理和分析有关实验资料,进行中期评估。
4.2006.4——2006.7 总结阶段:针对中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深化研究,课题负责人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法,查阅资料,把握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指导此项课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法研究现行道德教育中影响中小学生“三信”形成的因素,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关于“三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寻找“三信”教育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研究实效。
4.质的研究法:采用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诚信、自信、信念”新质生成水平进行评价。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以宋乃润主任挂帅的总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牵头的各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我们还将与高等院校、省市教科所及教科研專家保持联系,请他们对课题研究进行把关,并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和宏观掌控。
2.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总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组活动与学校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
3.机制保证: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汇报。
4.物质保证:县督导室及相关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七、预期研究成果
1.2004.4——2005.3 完成系列论文,如调研报告、“三信”教育研究论文等。
2.2005.4——2006.3 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报告。
3.2006.4——2006.7 完成课题总研究报告,汇编成果集出版,邀请專家对成果进行鉴定,结题。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