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合作学习策略提出的背景
1、现有合作学习策略的优点
就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对大多数学校来说,作为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要负责的有多名学生,甚至更多。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两极分化已有所体现。对此,教师采取的态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坏是好,有人举手就是好。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将导致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这样就有悖于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同时,现使用的快乐英语教材教学任务重,课时紧,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根本无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合作学习(group work或pair work)
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之一。这种活动形式要求邻座学生2-4人一组,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这样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的发言机会将增加几倍,能大大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量。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的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使得英语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交际合作的过程,因此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对合作学习进行应用与研究,并尝到了甜头,深深地体会到合作学习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乐趣。
2、现有合作学习策略的弊端
合作学习策略所适用的教学模块过于局限。在以往的观察和教学实践中会看到英语教师经常将合作学习策略运用于操练巩固阶段,而在其他教学模块却很少运用该教学策略,大大限制了合作学习策略的功能。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英语学科中的不同模块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虽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我们也不能将合作学习策略仅仅局限使用。
在巩固操练环节,我们需要研究合作学习在其他教学模块中的优化使用。其次,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发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以适宜不同的学习情境。综上所诉,优化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是有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的。
二、课题的界定
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的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题的理论思考
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在《人民文学》20xx年第一、二期的“走进新课程”栏目中,刊登了新课程学习方式专题之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刘吉林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合作意识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等。许多国家级刊物也对“合作学习”有很多的论述。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局面。也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的理论学习,使我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家、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也使我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更使我的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些理论去指导研究实践,使减少中的盲目性,使实践上升为更高的理论有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