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3、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小班化教育的最新成果,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工作经验与理论。
5、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丰富理性认识的基础性材料。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xx年6月——20xx年2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研究,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xx年2月——3月)主要成果是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自从我们的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校就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教导主任芦小妞。随后,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课题具体研究实施方案的探讨,并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合理分配了每位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应承担的任务,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全面着手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经老师们讨论,课题^领`导组决定,在每周的校本教研中穿插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并将其作为本学年我校的教研重点,间周进行课题研讨会活动,在研讨会上,老师们互相交流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总结研究结果,形成文字。间周进行本课题的课例展示,由参研教师上课题展示课,全体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找出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集体探讨解决。
在9月28日的课改研讨会上,我们课改组探究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我校实施的是“五环”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模式,我们根据我校的小班化教学课堂进行了模式研究与探讨:
芦小妞:我校计划以“五环”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融汇我校全体教师的智慧,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五环”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辛小五环教学法”。
辛小“五环”课改在本学期进行实施,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进行“初读”环节的课改;第二步:进行“细读”环节的课改;第三步:进行“单元整合,展示分享”环节的课改。每一步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我们将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集思广益,然后再用上新的策略去改进课堂,反复磨课,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的课改理想是:在“五环”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让学生快乐、有兴趣、有激情的学习。
“五环”课改中,倡导老师们坚持写课改日记,一来为教学几十载的教学经验做一些总结,也趁机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二来也为我校的“辛小五环教学法”成果的整理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我校力争预期形成一套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辛小五环教学法”,也把我们的教学活动从实践提升为理论。
先在我校有3个课改实验班,分别是四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六年级语文,并号召全体老师在教学中渗透“五环”理念。
“五环”教学,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很重要,我们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授之以渔”,在初读、细读、单元整合展示分享的初级阶段,我们老师要扶着孩子走,为孩子们量身定做了“初读交流达标导学案”,学生拿到这份“初读交流达标导学案”后,就能读懂自己的“知识树”上可以结什么果,也能知道自己在交流达标环节时自己需要交流什么内容了。因为这个导学案是我校语文老师们精心集体设计的,它囊括了几乎初读部分所有的知识点,孩子们可以从这里进行有选择的选择结果,一定能保证交流内容在“需要达标”的范围之内,真正起到了“扶”的效果,也就是“达标”的效果。待孩子们充分掌握交流达标的涉及内容以后,再放手让孩子们进行创造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