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欲望,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阅读,把阅读做为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1)故事引趣:有的孩子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地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我们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午餐、午休时为孩子们播放经典故事磁带。如《安徒生童话》《阿凡提》《木偶奇遇记》……
我们还根据不同的学段经常为孩子们推荐书目,如《365夜儿歌》《安徒生童话》《窗边的小豆豆》《笑猫日记》《爱的教育》……同时,还开展了“好书介绍会”,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学生在介绍过程中讲得头头是道,听的同学也兴趣十足,会后学生看书的劲头更足了。
(2)季节牵趣: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不同的季节,我们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诵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诵”。从学生朗诵过的《春》《荷花》《秋菊》《梅花》等古诗来看,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利用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诵读古诗词,去发展语言,提高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行为示趣。课外时间,我们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阅读时,我们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我们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们还经常给他们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他们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 趣。
(4)课前激趣。我们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说自己这几天看的一本书,在书中学会的成语或感受到的好词句,并将好的词语及时的板书到黑板的左上角或用展台展示,让小老师教读。这样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又能使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
(三)活动展示————巩固兴趣。
低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想方设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后的成就感。
1、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参加比赛,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先后开展了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阅读手册展示交流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大量去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做到了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2、表演成趣:有许多课内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都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很愿意去演。如《狐假虎威》,我们教学生看后进行表演,学生兴趣盎然。我们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举行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我们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接龙生趣:词语(成语)接龙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这种活动富教于乐,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
4、交流促趣:二年级开始,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手册,指导学生开始学做摘录笔记,(四个词语,两个句子)每周至少做两次,将自己阅读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留下阅读的足迹,并利用午休时间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手册”交流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读自己的摘录笔记,他人的摘录笔记,这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到了付出带来的快乐。在上课答问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上的好词句,我们立即给与鼓励,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如果学生在写话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佳句,我们就给他加上红五星进行鼓励,并在全班朗读,大大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摘抄笔记的兴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