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往往把自己塑造成“教师匠”,社会也把“教师”作为教师的评价标准。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处世的座右铭。教师注意知识的传授,做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社会贤达本无可厚非,这也缩短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人类知识精粹和文化精华。但是,在今天,网络文化来势汹猛,信息社会接踵而至教师如果仍然固守于原有的角色疆域,只管教书,不问研究,不仅是所教的知识会落后于社会,而且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开拓精神,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可能为时代所抛弃。 
    三、校本研究问题的选定 
    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如果学校不存在问题,就不必要开展校本研究。而社会不断发展,学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存在问题是绝对的,而哪些问题是关键的哪些问题学校是可以解决的?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选定校本研究的问题,这是校本研究的重要环节。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校发展中由来己久存在的困难与缺点; 
    学校当今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学校自身的定位及己有的经验; 
   (二)问题的特征与选择原则 
    1、研究问题的特征 
   (1)问题必须旨在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关系。例如:某科的成绩优秀率超过50%?这个问题不需要决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只是统计就行了,所以不能作为研究问题,更不能作为研究课题,而某校某科的成绩优秀率能超过50%?就不同了,这种陈述建立了变量的关系,确定了教学措施与成绩优秀率的关系。 
   (2)问题必须明确地毫不含糊地陈述出来。如:学科学习兴趣与学科学习效率关系是什么? 
   (3)所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可检验性。 
    2、选择问题的准则 
   (1)可行性。要完成这项工作,你的经费、时间是否力所能及?在所需的数据中,你有获得样本的方法吗?有没有理由使人相信你能为问题找出^答~`案?研究方法是否易于处理和可以理解? 
   (2)确当性。问题大小和范围足以达到研究的目标吗?有足够使用的变量吗?有得到充分可能吗? 
   (3)教师方面的考虑。教师对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具体内容和可能出现成果确实感兴趣吗?它与教师的处境、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吗?它能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吗?教师能通过研究这个问题而学到有用的技术吗? 
   (4)实际价值。研究的成果会使一般的教育实际工作者也发生兴趣吗?其研究成果能在校内加以推广吗?能够使得教育教学有所改进吗? 
   (三)研究问题的界定。例如“探究式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一个问题。什么是探究式学习?什么是创新?都是模糊概念。如果把它界定为。探究式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问题^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创新:提出自己或他人以前未有的认识,是超越自己或他人的过程,是发散性思维为主的问题解决过程,这样问题就明晰了。 
    四、校本研究方案的制订 
    校本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1、课题研究的缘由和意义。在这一项内容要说明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研究,他人研究的状况如何,研究有什么意义。 
    2、名词述语的界定。主要对课题中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明晰、更具操作性。 
    3、课题的表述和假说。就是对课题的进一步阐述让人明了。假说就是假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控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4、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在确定研究目的时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研究内容就是研究范围的具体描述,应详尽明确,要与研究目的任务要求相符。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