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元集体备课制
每位教师针对下周教学计划,精备一课,轮流主讲这一课的初步设想,简要描述教学过程,并由大家讨论交流,备课与研究同步进行,然后形成体现“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一份,供全组成员使用。各教师则必须根据本班实际,按照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创造性地使用他人教案,要求随堂记录教学活动的调整说明或自我反思、感悟于集体教案的侧栏之中。
(3)教研组长教例会
教导处每月举行一次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的教研会议。以参与研讨为形式,各教研组长侧重介绍本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存在问题,请其他教研组长共同讨论解决对策。以形成全校性纵向教研信息交流互动的浓厚气氛。
(4)校长室或教导处每学期组织專家讲座1-2次,安排教师与專家^对`话,或者请專家参与集体备课。期望专业研究人员以理性思维为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专业化的导向。
(5)录像交流。为了让教师聆听来自全国各地的课改声音,扩展视野、广猎信息,针对本校教育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让处出若干位教师及时录像,把外出培训、学习、观摩的现场实况带回本校,组织全休教师观看学习、研讨,进行二级培训。
(6)校长室每学期不定时,组织若干全校全体教师座谈会,由各年段长介绍,分析本年段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分析各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途径解决。
(7)教研组评课制度
每学年教导处组织各教研组组长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一节课堂教学评价。
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保证评细课两节(要求同学科不同课题并附书面材料),其他的听课活动要求在教研组内评课发言,并及时记录在听课本上。
4.课题研究完善制度
依托校内资源,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实施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是进行“校本教学研究”提升与深化学术研究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校一直就学生的“指导——自主学习”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开展课题研究,采用“以立促破”的形式,有二十来位事业心强的教师,一直不间断参与课题实验,虽有一时辉煌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奠定了一些基础,由于受客观原因(学校危楼重建,师生分流城区各教学点上课)的影响,近两年的课题实验工作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与此同时,笔者也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不可一劳永逸,正视课题成员的师资隐患,挖清“重实践,轻研学”的根源,找到行动研究的突破口,实施校本培训。决心下大力气对学校课题进行整顿充实,鼓励所有中青年教师参加,重新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实验制度。
(1)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讨论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深刻意识到进行“校本教学研究”,在“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行动研究中反思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一种教师职业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在参加课题研究行动中形成自觉,时常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迫切需要理论与专业引领的理念。
(2)执行反思制度。除了在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侧记中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外,还要对实验教师写好教学后记,从教学案例中提炼出教学成果、教学问题再进行新的设计与行动,循环反复地进行反省探索。
(3)定期交流,案例分析会或课题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新困惑,以便及时调整研究计划,找到实践与理论的最佳结合点。
(4)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行“传、帮、带”制度。
三、机制激励,营造教师成长氛围
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心理调适,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让教师在参与学校文化重建工程,是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进行行动研究。笔者着手调控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心灵沟通,设法逐年推行相应的机制,激励教师在学校尽力创设宽松的环境,从事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暂拟以下几点):
1.开辟宣传专栏,展示优秀教师风范。
2.推优专题报道。(以此力争社会力量的舆论支持,寻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3.展示课‘题实验成果,展示优秀学生成果。
4.业务竞赛,奖金列入资金预算,奖优促进。
5.表彰先进教研组或备课组、年级组、优秀教师,教师成果奖。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