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沙龙,专题研讨。
    青年教师普遍觉得难于将所学的教育理论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起来,教学中的经验难以总结提升,难于跨学科进行交流等。针对产生的这种状况,教改小组不定期地组织了一些“教育沙龙”。每次“沙龙”均提出一定的议题,小组成员都进行事先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然后在平等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观摩、研讨、交流。例如“课堂教学常规及课堂偶发是件处理”,“初中班主任工作”,“如何实施对后进生的有效教学”,“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满足有特殊要求的学生的要求”等议题的研讨。通过“沙龙”活动,满足了青年教师的个体需要,解决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所需技能的获得。
    3、提供舞台,搭好平台。
    在学校行政的支持下,教改小组组织了各种教学比武,有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网络教学应用比赛、课堂教学比武、教学基本功比赛等。这些活动给教改小组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也使教师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益。
    4、以教科研课题、论文带动校本研训的开展。
    教改小组校本研训不仅关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也注重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获得。小组形成了各级课题管理和实施制度和论文评选制度。小组成员对教育教学实践****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成立课题进行立项申报。小组成员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结题等一系列过程中,主动参与,并接受了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发展又带动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校本研训内容的深化,使教科研与校本研训的成果相互转化,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教改小组现在国家级课题子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地区级课题二项,市级课题九项,校级课题十六项,共计的嘉兴、海宁获奖和发表论文27篇。通过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使教改小组由一个“学习型组织”成功地转化为了一个“研究型组织”。
    5、与兄弟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
    教改小组通过与上海第一中学、许村中学、海宁一中等兄弟学校进行校际的研讨交流活动,在研训制度、研训内容、研训方式等方面共同探讨、相通有无,在师资、设备、信息、考查、评价等各方面做到了资源共享。
    6、教科研基地学校的建立。
    虽然学校是进行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但为了保障校本研训的可持续化、终身化,保证校本研训的有效性、理论性、科学性。教改小组还积极地与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嘉兴市教科所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成为师范大学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教科研基地学校,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通过教科研基地学校的建立,教改小组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些正确引领,真正达到了“教研训”一体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改小组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的校本研训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现有的校本研训评价还仅仅局限于校外專家、学者对研训的内容方式的初步看法和见解,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还是很难体现校本研训的成功性和科学性,很难反映校本研训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或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变化、获得的提高、取得的成果、对学生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教改小组的建立使学校我们青年教师在理论基础、专业素养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我们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我们青年教师获得了持续的专业发展。通过对学校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使我们的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地方,而且也成为了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发展的地方,通过校本研训,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傅道春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0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1/8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1/9
《海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交流材料汇编》    海宁市教育局编       内部资料  2003/12
特别关注: 910今日关注大“烤”盘
http://www.xxk123.com/20060109index.asp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