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观察教师:李玉萍观察点:评价形式的有效性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大量的认读任务,几乎每节课都少不了。从评价的有效性来看,我认为学生在练习认读时,采用同桌或小组内互评的形式比较好。因为老师在点名检查或让学生展示读的时候,只有少数同学才有机会,也只有这些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被老师和同学们及时指出来并得到更正。
    D观察教师:赵建国观察点:课堂评价有效性次数统计
    据我不完全统计,课堂评价总次数52次。其中周琼老师的非语言评价约17次,很好的占10次,好的占6次,有效性占94%。分解为;表情评价占7次(教师采用的是微笑)、眼神评价3次(赞许的1次;学生答错时,教师表现出惋惜的1次;教师表现出同情的占1次)、动作评价5次(树大拇指1次、示范学生举手和招手肯定各1次、模仿学生动作2次)、鼓掌评价2次。
    E观察教师:宋慧君观察点:个案分析
    刘欣月同学还是很积极地参与了课堂评价的:表情评价他人5次,动作评价他人4次,神态评价他人3次,眼神评价他人4次,语言评价他人2次。她对同学的评价是来自内心的,是主动的,自发的,而且褒贬的尺度把握的非常准确,使得他人容易接受,而且富有实效性。
    4、生成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评价的量?
   (2)如何把握评价的时机,使评价恰到好处?
   (3)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如何达到最优化,更便于教师的操作?
   (三)小结阶段
    1、教导处主任小结:
    (1)衡量评价是否有效,关键看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无论是教师的言语评价,是非言语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他评、组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的言语评价,应具有准确性、导向性、激励性、丰富性与审美性,不能过于笼统,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前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注意观察与倾听,这样才能有针对性。
    (3)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注意评价的侧重点。
    2、区教研室彭主任指导:
    (1)活动选题较好。
    (2)总结发言研究有深度。
    (3)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层面上,只有理念的转变,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评价。
    (四)整理阶段:
    1、教师上交资料。
    2、整理资料:
    
    A、活动方案B、教学设计
    C、案例文本D、课堂实录
    E、各种观察表F、教师的观察报告
    G、活动的图像和资料H、生成的问题整理
    L、培训资料
    六、活动后的反思
   (一)组长反思:
    本次活动进行的比较成功,表现在:
    1、教师对课堂观察这种教研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2、对“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较深的研究。
    3、生成的问题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需改进的是:
    1、还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2、量化表的可操作性还要强。
    3、选题上还要小。
    (二)教师反思摘编:
    A课堂观察后的分析与思考
    王节玉
    本次课堂观察,我和肖老师负责的是课堂语言评价的有效性,根据观察记录,我们得知,本节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进行言语评价共计24次,其中有效评价17次,无效评价7次。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