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实字当头» 正文

——校本科研,实字当头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校本教研   阅读:8558

导读: 校 本 科 研,实 字 当 头     从xx年建校至今,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抓手”,走内涵发展之路。从19xx年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到19xx年的“三一”整体改革;从19xx年的“主动、科学、创新——小学学科全程优化的研究”到如今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小学学科教学中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教育科研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在二十多年的科研历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从课题的选题、论证到实施、总结推广必须把握一个“实”字。一、课题选题要现实    1、探究性学习——一个并不新颖的课题   (1)概念界定:    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教材中确定专题,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应把教材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通过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意义。   

——校本科研,实字当头,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http://www.xxk123.com

 校 本 科 研,实 字 当 头 
    从xx年建校至今,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抓手”,走内涵发展之路。从19xx年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到19xx年的“三一”整体改革;从19xx年的“主动、科学、创新——小学学科全程优化的研究”到如今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小学学科教学中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教育科研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在二十多年的科研历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从课题的选题、论证到实施、总结推广必须把握一个“实”字。
一、课题选题要现实
    1、探究性学习——一个并不新颖的课题
   (1)概念界定:
    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教材中确定专题,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应把教材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通过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接受文本者对于文本的理解,绝不是文本编制者的操作成果原封不动的移植,也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知识的建构。基于此,我们认为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包括了发现学习,还包括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学生有一个学习材料的积极的智力加工过程。
   (2)研究内容:
学科教学以教科书为重要的学习材料,以课堂为主阵地,但是教科书并不是学科教学的教材的全部,学科教学的时空也不仅局限于课堂。因此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对象的探究性学习;二是以教科书学习中生成的某些问题为主要对象的探究性学习。这两个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从其过程的本质上看,具有共同的地;我们的研究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专题确定的研究;探究性学习过程展开的研究;学习结果的交流
    2、课题的产生——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因此,从20xx年9月起我区全面进入课改实验区,各校对探究性学习的探讨已呈蓬勃之势,如小课题研究、handsoon活动等。我校也不例外,当时我校就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然而,在课堂教学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这种探讨对学科课堂教学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当时我们听了各学科的十多节课,发现80%的课堂上学生的属于主动学习形式掩盖下的被动学习学习,学生亦步亦趋跟着教师小步慢走,表面上很热闹,但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时空,学生的思维是苍白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得到提升。
    确定研究方向后,有教师认为,大家都在研究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再来研究很难有新意,也很难成为高级别的课题。但是我们认为课题研究不是摆设,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应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之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二、课题论证要务实:
    从现实情况看,论证往往被淡化,走过场甚至被忽略。其实课题论证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论证可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针对课题方案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论证。
    1、开展先行研究,深化认识
    面对困惑我们组织了核心小组,以语文、数学学科为例,对同一节课采用传统的模式和理想的模式进行设计和实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认识的误区和表述的模糊,例如专题的确定概念不清,把问题等同于专题。通过先行研究我们对专题的理解是在小学阶段,专题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但是这种问题,应当不同于“满堂问”的问题。为了给学生有足够思维和探究的空间,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容量,可以问题群的形式出现。
    2、组织教师讨论,提高效度
课题方案应该是教师研究行动的纲领,但是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课题操作变量的描述过于宏观或过于模糊,教师找不到操作的路径,结果方案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我们采取了自下而上的策略,请部分一线教师就课题研究的方案进行讨论,从他们的角度来审视方案,从而使方案更贴近教师。例如在学习活动展开的研究这一部分,我们的表述过于宏观,教师找不到操作路径,因此我们在方案中增添了两类学习的基本流程,并提出活动的设计要利于展开学生的思维这一原则。

[1] [2]  下一页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