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校本教研—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正文

—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03-16 15:51:35]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校本教研   阅读:8915

导读:    从这一方面来看,原有的活动课开设与现在所探讨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有着相同意义的,他们都以学校为基地,倡导学校与教师的主动参与,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体现学校意志与教育取向。应该说,兴趣小组活动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二、教师和学生——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那么校本课程就完全等同于原有的活动课与兴趣小组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等同的关系,我们就没有了研究校本课程的必要。应该说,兴趣小组活动课仅仅是校本课程中的不成熟、不完善的一部分。我们所面对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学科课程的延伸,是学校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从以往被动教育向如今自主决策、构建课程的转变,真正意义的校本课程有许多原则是原有兴趣小组活动课所不能体现的,因为我们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忽略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    1、学生的“真正需要”    校本课程不光是学校与教师的参与,更加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而且学生在课程中

—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http://www.xxk123.com

    从这一方面来看,原有的活动课开设与现在所探讨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有着相同意义的,他们都以学校为基地,倡导学校与教师的主动参与,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体现学校意志与教育取向。应该说,兴趣小组活动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二、教师和学生——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那么校本课程就完全等同于原有的活动课与兴趣小组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等同的关系,我们就没有了研究校本课程的必要。应该说,兴趣小组活动课仅仅是校本课程中的不成熟、不完善的一部分。我们所面对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学科课程的延伸,是学校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从以往被动教育向如今自主决策、构建课程的转变,真正意义的校本课程有许多原则是原有兴趣小组活动课所不能体现的,因为我们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忽略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

    1、学生的“真正需要”

    校本课程不光是学校与教师的参与,更加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而且学生在课程中的角色不是单一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决策者之一。这在我们原来似乎是大不可能的事。在我们的观念中,学生就是学生,以学为主,而且应该对教师是绝对服从的,即使课程开发由教师来决策,但学生又怎能参与决策呢?这样一来,教师的地位有何在?然而,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课程的主体,“主体”是有“发言权”的。审视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名为“兴趣”,但其实不然。我们的兴趣小组有着一定的强制性。例如:因为要参加某一次的数学竞赛,开设了奥数兴趣小组,而参加的学生主动。他们都是各班的数学尖子,你可以说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好,但你不能断言他们对数学一定有兴趣,这样的兴趣小组就是强制的参与。这样为了对付某次竞赛而开设的兴趣小组比比皆是,有的学校为了长期保持训练,就成立了相应的兴趣小组,成为了活动课中的一部分,这显然不是校本课程所提倡的。同时,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很大程度上是学校“一厢情愿”的产物。学校一般是具备什么师资就开设什么课。有哪些设备就开设什么课。而这些课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就是学生所需要的。没有市场的课,就没有它存在的实际意义,也最终所被淘汰。

    那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生是怎样的参与课程,并且决策课程的呢?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享有相对的学习选择权,是学生从以往被动学习向如今主动探究的转变。一般来说,校本课程要开设的课程首先是学生所真正需要的,这就要学校在开设课程之前,做好学生的需求调查,就像做市场调查一样,知道学生有哪些方面的需要,再开设相应的课程,然后在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其中,学生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间接的决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如果学校不顾学生需要,开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没有学习价值的课程,最终会因为上课人数少或是没有而被停止。无锡市锡山中学是全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基地,多年了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这所学校的原有活动课中有一门自行车修理课,学校认为,学生们每天骑车上下班,学习这些知识有用武之地。然而,在学生选择课程时,这门课因为没有多少学生参加而没有开设,理由很简单: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有实际的意义,自行车真正坏了,知道怎么修也修不了,还不如拿到修理自行车的地方去修。这一事例很明显的体现了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的决策与参与作用。这也是校本课程与原有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本质不同。

    2、教师的“第二职业”

    如果说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是忽视了学生的需要,这还可以理解,而教师呢?不是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吗?这个“忽略”从何谈起。仔细想一想就可以发现,我们的兴趣小组活动的教师有多少是教师自愿申报参加的?有多少又是“名正言顺”担当的?又有多少是学校顾全大局“统筹安排”的?我们的兴趣小组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小记者班的教师是语文教师,思维训练班的教师是数学教师,篮球小组教师的人选当然不会走出体育组的范围,科技小组的教师也不可能会是音乐教师。所以,许多教师在开课之前,就很肯定自己将是哪一个活动小组的教师,有些教师认为这是学校安排的事情,自己操心也是枉然。这些就正是与校本课程的最大不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
《—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