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亦即学校课程,顾名思义,它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教育哲学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社区和学生家族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小组为开发主体,校长、课程專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革过程。它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能合理解决地区之间的不平稳问题。它的实施将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办出特色,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的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校本课程,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本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广义的含义是指切合本校学生和教师实际的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狭义的概念定位在于学校根据学校的课程开发实力及学生的特殊需求而开发的新课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把促进师生自主发展作为教育重点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依据,我们积极开发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自主、探究、合作、发展” 的现代教育理念。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研究性学习类校本课、德育活动类校本课的开发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对校本课概念的理解
    1、明确校本课程实施范围的界定。计划校本课程、设计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首先必须明确哪些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哪些课程不属于校本课程。根据19xx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新高中课程计划》规定:高中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大块构成。其中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种方式。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会、社会实践课、经常性体育锻炼和简单科技艺体等活动。校会、班会、社会实践课、经常性体育锻炼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共同活动课程,只有科技艺体等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兴趣活动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课程类型。相反,它可以有不同的变式、不同的类型,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校本开发的课程领域仍然集中于选修课和活动课。
    2、明确校本课程开发者的界定。谁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开发者,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这里说了部分教师又说了全体教师,为什么要分层次来描述,而不只说全体教师呢?这是因为校本课程有其范围的界定,按范围界定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者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师,但是校本课程开发还有一个开发的程度问题,由于校本课开发程度逐步加深,这样校本课开发者不仅是部分教师而是全体教师,还有与学校合作开发的合作者,也都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普遍感到以开发符合学生、学校或地方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的校本课程才有可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们认识到,学生不但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课程得因应学生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一个“实践——开发——反思——改进——再实践——再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重在不断地开发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例如在我们开设的众多成功的选修课中,我们的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实施者和解释者。教师的专业动机、工作兴趣和职业满意度、自主研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均得到较大的提升。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