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校本教研—新课标下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正文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03-16 15:52:2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校本教研   阅读:8212

导读:新课标下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前言: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制约,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育教学呈现出了“高耗低效”“高分低能”“少慢差费”等怪现象。随着教育体制尤其是课程、教材、考查制度、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教育教学又呈现出了新的面目,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教学评价观念和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由传统评价向开放性、多元化过渡,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评价机制转变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元认知水平、学业成绩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进行评价。教学评价集中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质量观。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教与学双边活动成功与否的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http://www.xxk123.com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前言: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制约,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育教学呈现出了“高耗低效”“高分低能”“少慢差费”等怪现象。随着教育体制尤其是课程、教材、考查制度、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教育教学又呈现出了新的面目,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教学评价观念和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由传统评价向开放性、多元化过渡,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 评价机制  转变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元认知水平、学业成绩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进行评价。教学评价集中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质量观。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教与学双边活动成功与否的一种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参考标准,是对师生最终考核评定的评价指数。在当今信息时代,转变教学评价机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学评价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仍沿用传统的考查分数、经验主义来评价新课标下的教与学, 这无疑是固步自封,削足适履,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转变评价机制,是激发教学潜力,促进教学大发展的关键。

    传统教学中“等级评价”“分数评价”等机制的形成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的。中国早在西周就初步建立了教育考评制度。据《学记》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那时学校就规定了对教育教学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教学评价制度。

    自隋唐建立科举制度以来,在“天不变,道也不变”的思想影响下,“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等师生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而我国近现代教育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于是“学校—教师—学生”等级评价,“分数高低—学生好中差”分数评价就成了传统教学评价的主流,成了评价师生能力高低的一把标尺。

    在上个世纪中叶,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流。特别是^高~考制度刚恢复以来,教学评价侧重于人的人品(政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等);到了八九十年代,教学评价又侧重于文品(知识、基本技能)。一些地方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张旗鼓地搞应试教育,结果在教学中悖逆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教学评价不能科学准确地评定教育教学质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第一、评价过分注重量化,标准单一

    传统教学在评价标准制定上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验主义的评价标准,老师对教学的评价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好恶,没有决然的标准;二是教条主义的评价标准,教师遵循一系列条文,用考查分数、升学率、名校和一组组数据来评价教学。后者是教学评价的主流。传统的评价把标准局限于“德、能、勤、绩”(评价教师)或者“德智体三好” (评价学生)量化标准上,这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终结性评价,一种盖棺定论的评价,是一种不客观的评价。

    第二、评价过程模式化、机械化

    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学校在组织评价过程时,大有走过场,搞形式之嫌,最终评价显得不公正、公平、公开。譬如教学中的听课评课,听课时人人参与,但评课关键时刻,教师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或阿谀奉承,或不痛不痒,或缄口不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教研气氛。评价不够深入、客观,教学难于相长。又如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分为学生问卷调查和^领`导鉴定两种形式,前者采用学生打分来量化评价,后者依据^领`导的印象来评价。年年如此,难免有失公允。对学生的评价不外乎政治思想、学习方法目的、学习态度和希望等几个方面。评价缺少个性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过程的模式化、机械化直接导致了评价是否公正的问题。

[1] [2] [3]  下一页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