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 正文

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

[12-07 14:03:3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109

导读:;“时时见”诉诸视觉,“细细香”诉诸嗅觉相照应。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4、“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在塑造人物上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采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 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引导分析:“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又”表现出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自嘲式辛酸感慨。6、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引导分析: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7、学生集体诵读,力求当堂背诵。(四)、拓展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标签: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时时见”诉诸视觉,“细细香”诉诸嗅觉相照应。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4、“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在塑造人物上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采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 

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引导分析:“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又”表现出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自嘲式辛酸感慨。

6、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引导分析: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7、学生集体诵读,力求当堂背诵。

(四)、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写作本词时,作者刚调任密州,年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贫穷粗陋,连年蝗灾,民不聊生。

(1)词的上阕专写钱塘上元,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

 

 

 

(2)下阕中山城的“寂寞”更是人的寂寞,寂寞中抒发了作者情感,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上阕写钱塘上元的繁华与热闹,为下阕写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作铺垫(衬托、对比)。

(2)密州的上元,火冷灯稀,天空阴云密布,将要下雪。人们击鼓吹箫,举行社祭,祈求丰年。(作者此时感到年老而又寂寞难耐,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