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 正文

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

[12-07 14:03:3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109

导读:2、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四)、精读品析:1、分析上片①设疑: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可以删除?答:第一问:“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第二问: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②设疑:“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答:引导明确: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往往是惨痛的。 ③设疑:“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明确:黄泉生路,人各一方

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标签: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2、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四)、精读品析:

1、分析上片

①设疑: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可以删除?

答:

第一问:“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第二问: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②设疑:“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答:

引导明确:

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往往是惨痛的。 

③设疑:“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明确: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

④有人说“两茫茫”几个字特别有情味,请做分析。

  分析明确:

“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茫茫”前着一“两”字,就不只是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

⑤设疑:“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分析明确:“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⑥.“纵使相逢应不识”相见而不识,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分析明确:

明明是作者对妻子思念深切,偏说自己变化大,妻子已经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与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活着的人在人世的辛酸。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