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项计划":实施"双向互动计划"、"品牌文化计划"、"关爱员工计划"、"党员素质提升计划"和"反哺社会计划"。
发挥"七项功能":着眼于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党组织的政策导向功能;着眼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着眼于培育企业精神,发挥党组织的文化建设功能;着眼于人才强企,发挥党组织的育才聚才功能;着眼于维护合法权益,发挥党组织的整合利益功能;着眼于推进企业现代管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群团功能;着眼于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发挥党组织的协调沟通功能。
"八有"规范化建设:做到有班子、有公章、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目标任务、有活动内容、有工作经费。
"三个服务":使企业党组织服务企业推动发展,服务员工凝聚人心,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一)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推进"活力和谐企业"创建步伐
"活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是将党组织、业主和职工各方价值取向的共同认可部分,归纳出非公有制企业共同的价值基础,按照党建工作目标要得到党组织、业主和职工三者共同认可的原则,因此,"活力和谐企业"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是促进企业发展充满活力。企业主的投资积极性和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贡献各自聪明才智;企业生产经营的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整体效益;企业制度能适应竞争和发展需要,实现制度系统的自我延续、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并发挥其功能。
二是促进企业内部关系融洽。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平等友爱、和谐融洽。企业以人为本,企业主关心关爱企业员工,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企业员工勤奋敬业,为企业的发展主动出谋划策、努力工作;企业员工之间互谅互让,团结协助,"亲如一家"。
三是促进企业外部环境友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做到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能源利用率,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做到合作竞争,实现共赢;正确处理企业与县委政府的关系,做到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构建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一家牵头、多家参与"的协调机制。县委组织部抓总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工委具体负责,县直有关单位共同参与,从宏观上抓好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税务、工商等部门发挥业务优势,负责对新申请登记的各类非公有制企业把关审核;宣传、统战、教育、劳动、商务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大力开展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机关、企业与农村联创共建活动。
二是加强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长效支撑"的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继续坚持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选配思想好、素质高、有热情的党员担任专(兼)职联络员。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协调,帮助解决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场地、办公设备等有关问题,实现党建资源共享。
三是加强分类管理,建立"运转有序、操作实用"的管理机制。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将流动党员就近就便编入党组织进行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上,采取"定时间、定地点、定联系人"的"三定"管理方法,确保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实行"共产党员经营户"挂牌制度,开展共产党员诚信经营示范店、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充分展现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风采。对企业在岗职工党员,采取定时、定点、有选择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组建"志愿者服务小组"、设立"党员责任区"等形式,让企业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对下岗失业、困难党员,进行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关爱帮扶。
四是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服务机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党校等阵地,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进行普遍培训,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进行补助。在企业党员业主中广泛开展"双带"活动,即党员业主带头发展经济、支持党建工作,带动整个业主队伍理解、支持党建工作;行业、部门在评先选优、推荐安排社会职务时,把业主对党的认识、对党建工作的态度作为重要条件。进一步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党员俱乐部、党员之家。企业党组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坚持围绕服务企业发展设计活动,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