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课题研究利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正文

利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课题研究   阅读:8372

导读:一、实验背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是由学科内部的刺激唤起的生理机制的潜能而产生的一种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求得课堂高效率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语文课堂本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一条浪花跳跃、水声淙淙的清澈小溪。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课堂的“激趣”。“激趣”即激发学生的兴趣,它不同于简单的讲笑话、造笑料,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学生这两个因素,让浓厚的求知兴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0xx年6月,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在州级骨干教师易红的主持下,开展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简称“激趣导学”)的课题研究。该课题在我校进行四年多以来,我们语文课题组30位研究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教材中、从生活中等渠道挖掘“趣味点”。在课前活动、课中训练、课外活动等环节上,找到“趣味点”,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

利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http://www.xxk123.com

一、实验背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是由学科内部的刺激唤起的生理机制的潜能而产生的一种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求得课堂高效率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语文课堂本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一条浪花跳跃、水声淙淙的清澈小溪。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课堂的“激趣”。“激趣”即激发学生的兴趣,它不同于简单的讲笑话、造笑料,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学生这两个因素,让浓厚的求知兴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0xx年6月,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在州级骨干教师易红的主持下,开展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简称“激趣导学”)的课题研究。该课题在我校进行四年多以来,我们语文课题组30位研究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教材中、从生活中等渠道挖掘“趣味点”。在课前活动、课中训练、课外活动等环节上,找到“趣味点”,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目标

    1、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有计划、有策略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逐渐增强。

    2、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的感受、写对人和事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在全校开展主讲研究课、示范课活动。我们第一轮组织学校的崔昌玉、刘红云、谭明翠、陆卫、王虹、肖开旭、谭俊等十多位骨干教师展示阅读、作文教学课堂风采。整个课题组教师通过观课、议课活动,摸索总结出了语文激趣导学的初步模式:

    1、导语感染式。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图片辅助式。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音乐熏陶式。在课前或者课中播放优美的旋律,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渲染情境。

    4、质疑探究式。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转换成问题,然后通过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导学效果。

    5、情境体验式。让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扮角色演讲,按角色表演课本剧等,充分体验“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感受。

    此外,还摸索出了用朗读、竞赛、故事诱导、以练促讲、播放影视片段、演示直观教具等等激趣导学方式。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向东进、欧阳淑萍、何新宇、柳艳、龚月梅、向娟、曾凡玲、聂东明等十多位教师展示阅读、作文、语文综合活动课堂教学课例。观课后紧接着进行议课活动,随着献课教师的说课,观课教师的讨论发言活动的一步步开展,老师们更加明白了语文激趣导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故事导入,诱发兴趣

    写字课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他们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机械重复点、横、竖、钩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为了调节学生的学习情趣,低年级语文教师向秀敏很有方法:她常常引用典故,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向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说王献之每天坚持临写,几年后,院中十八口清水缸都变成了墨池。学生们都说王献之了不起,他勤奋学习,坚持不懈,还说要学习他,好好练字,将来也成书法家。这样一激,学生练起字来就格外卖力,在这种气氛中跟学生讲解书写方法、笔画知识效果明显提高。

    在阅读课堂上,崔昌玉老师总是以一些中外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她在教学^***的《咏梅》时,课前给同学们讲述^***从青年时期到老年时期,爱学习、心胸宽广、乐观豁达的超人品质,讲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感性了解。介绍南宋词人陆游《咏梅》的写作背景和词人的有关情况: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词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缩影。陆游虽然饱经摧残,屡遭打击,但矢志不移。他就像那株梅花一样,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定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这样同学们在学习《咏梅》时,就比较轻松的理解了诗词的含义。体会到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样就能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句子中,品味到^***赞扬梅是报春的使者,春来了,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深刻的寓意,还能感受^***的伟人风范。这样,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诵读和积累^***诗词的兴趣。

[1] [2] [3] [4]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
《利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