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课题研究“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正文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03-16 15:38:3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课题研究   阅读:8555

导读:8.指导写字(略)9.课外实践活动:将搜集到的图、文、标本、小报等资料贴在班级“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展示栏”中。 三至五课时:《最大的“书”》《古诗两首》(一)学习目标:认识19个生字,会写2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二)学习重难点: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兴趣。(三)组织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1.指导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搜集诵读一些赞美大自然的秀美的古诗或名句。为课文语言文字对学生情感兴趣的调动、感染作铺垫。2.从课题打引号的“书”一词切入,引读激趣:①“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文,在文中找^答~`案,看谁找得快。②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③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伙伴对读找^答~`案,看谁找得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自主合作读书思考的能力。3.通过读中悟、猜中想,进一步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进行人物^对`话表演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或参与进去,以自己盈满激情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http://www.xxk123.com
  8.指导写字(略)
  9.课外实践活动:将搜集到的图、文、标本、小报等资料贴在班级“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展示栏”中。

三至五课时:《最大的“书”》《古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认识19个生字,会写2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兴趣。
  (三)组织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
  1.指导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搜集诵读一些赞美大自然的秀美的古诗或名句。为课文语言文字对学生情感兴趣的调动、感染作铺垫。
  2.从课题打引号的“书”一词切入,引读激趣:①“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文,在文中找^答~`案,看谁找得快。②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③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伙伴对读找^答~`案,看谁找得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自主合作读书思考的能力。
  3.通过读中悟、猜中想,进一步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进行人物^对`话表演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或参与进去,以自己盈满激情的语态感染学生,并有意识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4.借助多媒体和过渡性语言由“神奇的自然”场景引入“秀美的自然”场景,通过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杜甫草堂的多姿多彩的情景进一步感染学生。有了以前的学习基础和情感铺垫,感情诵读《古诗两首》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教师无需作过多的讲解或渲染,重点应放在识字和背诵上;同时注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体味古诗与散文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美。
  5.相机进行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如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自然科学知识、互读自己找到的赞美大自然的古诗或名句;使课内学习成为课外学习的有益指导,如畅谈自己的理想,绘画自己心目中的大自然等。
  6.“识字”的集中指导可放在初读课文时或熟读课文之后。因这两课同是描写“大自然”;一个神奇一个壮美。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浓厚,应以不中断“情感线”为佳,且识字量也不大,所以,不宜放在课中进行。“写字”应放在课文学完后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六————七课时:《雷雨》+“读读背背”

  (一)学习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朗读课文,能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对了解自然知识及观察天气有兴趣。
  (二)组织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
  1.课前搜集并整理各种雨的文字或声像资料,感受不同雨的特色。
  2.从交流收集的资料切入,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雷雨图”,让学生猜猜图上表现的是什么雨,并说明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课文描写雷雨的语言文字。
  3.《雷雨》一课整体上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布局的,在写雷雨中时,又是按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的天气变化来安排。条理非常清楚。在读通课文之后,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感悟作者这种条理清晰的写作思路。
  4.学生自由勾画、朗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句,从中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特点,试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并在小组内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之后,播放课件,借助声像资料再次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感悟,达到通过声音、气势表现雷雨前后不同景象的朗读效果。
  5.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还要结合课后“读读抄抄”引导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6.就课文中提到的“彩虹”等,相机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方面的引导。如: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等。引导学生课后搜集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等。
  7.《节气歌》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节气,再把《节气歌》和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对照着读,了解每一行文字中讲了哪些节气,还可在课外翻看挂历,具体了解二十四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并把自己知道的这些知识讲给家长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