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中学的经验,派教师参加深圳、株洲、武穴、天门等地与同行交流。对每次参加此类活动的教师,我们都要求他们回校后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传达,并上汇报课(如最近学习洋思经验回来后每位教师上—次学习洋思汇报课)。这样的内引外联就不是虚的,而是让全校教师都看的见摸的着的,当然,任何经验都要本土化,而不是照搬。
    经过以上这些措施,我们的校本教研应该说比较有生气,教师们对此也更有兴趣,而不是照章办事效果是很明显的。除了有—批语文、数学案例在中央教科所、省教科所、华中师大启发式研究中心,市、区教研室、教育学会获奖外,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所生源无官方保证的民办初中,这些年来在合格率、优秀率、升重点中学率和学科竞赛获奖率等方面遥遥领先,与武汉地区最好的公办学校并驾齐驱(有的方面还超过),而我们的双休照休,中午全体师生睡午觉,晚上全体师生9:10(初三10点)熄灯就寝。无加班加点的时间与空间,且选修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也搞的红火,也可以说基本上作到“轻负担、高质量”,这应该就是经的起检验的成果。
    三、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国家课程之补充。这个补充是有指导思想、有计划、有教材、有特色又可行而又不另增负担的,也不是教辅之类的资料。我们在数学方面,多年来就有华中师大启发式研究中心主导的、我校特级教师刘世策主编的启导自学式教材《实验数学》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包括清华大学附中)颇有影响,该教材正在与时俱进修改补充。语文方面我校许多语文教师都补
    充过阅读教材,这些教材取材及时,适合于本地本校学生,现正在汇集。
    第二、适合于本地区、本校的有乡土特色的课程,我们在六年以前就与江夏区环保局合作写出了环保教材,开环保课。利用校区在汤逊湖边的特点,开展环保与发展的教育,并申报了湖北省级科研课题“环保基地建设之研究”,现正修改成校本教材《汤逊湖周边环境、资源与发展》,集人文、科技于一本,每周上一节课。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也写过不少小论文、调查报告(如《东湖水质研究》、《汤逊湖周边污水处理调查》等)。这是个有生命力的校本课程,尽管有很多困难,我们还是要坚持搞出成果来。说老实话,现在有很多概念不太清楚,有些人把属于选修课的摄影、剪纸、健美、书法等都叫做校本课程,如果这样,我们有选修课2 0多种。但我们觉得校本课程是纳入必修课的,最好是有教材、有教学计划的,而不是“脚踩西瓜皮”式的活动课、选修课。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只好请專家或同行指导。
特别关注:
20xx年中国教育十大焦点是件
http://www.xxk123.com/20051216sdjd/index.asp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