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拓展型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就原有的国家课程进行拓展,引入一些原本不属于国家课程内容范畴的课程资源,并从校本课程角度将之重组的一种校本课程开发形式。这是学校对于国家颁发的标准或大纲的重新阐释,是结合本校学生的需要对标准、大纲、通用教材进行调整、重组和拓展、延伸,属于对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系列。 
    此类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与选择性。它与学科课程有密切联系又不为学科课程所限制,可以为学生在学科学习领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也可以使更多的学科教师有用武之地。但此类模式开发时也应关注这样的问题:一是如何自成系统,不能仅仅是学科兴趣活动的延伸,也不能仅仅是学科教学的零碎补充。二是防止成为应试教育的借口,这会妨碍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 
 
4. 办学理念衍生模式。 
    这一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了学校和校长的教育哲学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宗旨是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每所学校在践行这一宗旨问题上都带着自己思考和烙印。如近年来,杭州拱宸桥小学在特级教师王崧舟的带领下,积极实践和探求“新成功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几年来,“新成功教育”的实践注重开发学生的成功潜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发展变得更自信、更自主、更自觉,其本质内涵是“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让教育成为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人性体验,激发学生在成功中体验人的自豪感,在成功中获得人的尊严感,在成功中享受人的幸福感”。据此理念学校开发了“走向自能成功”的校本课程,其内容包括: 
1、成功心理辅导课程(必修课)
         “走向自能成功”的校本课程——   
 
2、自能阅读阶梯课程(必修课) 
3、少儿才艺拓展课程(选修课) 
4、运河文化探究课程(选修课) 
   “新成功教育”实验,极大改变了该校的面貌,学校成为杭州市迄今第一所由普通小学直接升格为实验小学的学校,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学校”。其“新成功教育”文化,为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单位所报道。再如该区德胜小学“德胜万物”品德教育校本课程也充分体现了该校校长、特级教师谢玲玲的办学教育理念。 
 
四、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来看,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较少关注建立相应的组织与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制度,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一个充分体现学校、教师首创精神的过程,也是要求学校、教师增强自我责任意识的过程。然而,现有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研究,其关注点仍集中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层面,以及学校具体课程开发的形态方面,而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关注的却比较少。 
2.如何适当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中,校长与教师对校本课程评价主要关注的还是:教师工作量如何考核?教师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然而,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却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优劣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 
3.缺乏区域性推进校本课程的保障机制。学校自主地进行课程的开发,并不是说不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支持,这与校本课程开发民主、开放、科学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督导与支持肯定不同于传统的做法,这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机制与体制上的创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建立起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审议制度,切实地为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政策、专业与资源上的支持与服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