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上,那就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让人民满意”,这是教育事业第一位的“以人为本”,它维系着我国政府办教育的宗旨,维系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基础教育要“让人民满意”,必须坚持三个“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1)“校本”发展观——以学校为本。课程改革的“根基”必须建立在学校。
   校本(school-base)一词虽然是个舶来品,但与汉语中“本”所表达的意思大体相近。“本”者,木下一横,表示的是植物的“根”,即“根基”和“基础”。无论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对于“校本”这个词,其首要的含义都应该是:没有学校改革和发展这个基础,就不可能办出高质量的教育;就不可能做到让学生、家长、教师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课程改革的“根基”必须建立在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基于学校”的实际,必须“在学校中”进行。
   在历经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观念更新”和“通识培训”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必须更加凸现“以学校为本”,扎扎实实地推进每一所学校的改革,促进每一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生本”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成长进行。
   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要围绕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重点。
   作为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至少在各种文件、会议和论文的表述中,“生本发展观”已经逐步深入人心,为大多数教师所熟悉,并成为改进教学工作的指导方略。
  (3)“师本”发展观——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在教师队伍建设当中以教师为本。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全面成长,就没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需要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载体。
  “师本发展观”是“人才强国”战略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在破除“教师中心论”、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后,似乎一讲“学生主体”,就不敢再提“教师主导”,把教师的作用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从“科研兴校”到“人才强校”的与时俱进。
   早在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语重心长地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周济部长最近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我们必须努力促进教师发展,实现从“科研兴校”到“人才强校”的与时俱进。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