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实施的背景和依据
背景一: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尤其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而且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课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今年三月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共中央又于5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根据《意见》和《讲话》的要求精神,特提出嘉善县中小学生态德育策略,并制定本实施纲要。
背景二:
20xx年秋季起,本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面进入国家新课程改革实验。根据上级的部署,高中段学校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全面进入新课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材培养目标和三维课程实施标准。为保证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和课改标准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积极推动现有学科教学的改革,而且需要包括德育在内的学校全方位工作的改革。
依据一:克服传统德育弊端的现实要求。
对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检讨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事实上,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着很多弊端。
首先,在德育目标上,具有明显趋高特点,无论幼儿园还是高中,一提到德育目标,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很少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将这些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
第二,在德育内容上,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德育定位于政治教育范畴,既忽略对智、体、美、劳诸育中包含的德育资源的开发,也排斥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相关科学的有效介入。
第三,在德育方式上,往往过于重视我说你听,我授你受的说教方式,而不重视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练。
第四,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环境育人功能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有时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将学校和教师置于与学生和整个环境对立的位置。
第五,在德育时机上,一般情况下,学校德育常常是为响应号召、完成计划而做,很少对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性研究和预测性分析,所以往往等到学生品行出现了严重问题,才猝不及防,匆忙应对。
第六,在德育效果上,传统德育往往较多追求轰动效应,追求立竿见影,所以对整体而言,有时重形式胜于重实质;对个体而言,较多采用惩戒处罚的压服手段,不能潜移默化。
传统学校德育的种种弊端,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刻的反思和根本的变革。
依据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依据十六大提出的“人本小康观”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纷纷都在对原先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进行重新审视,各级政府也在相应调整当地的发展战略思路。比如20xx年,嘉善县委县府及时提出将“生态立县”与“开放兴县”、“工业强县”一起作为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策略。
根据“生态立县”的总体发展需要,教育部门相应调整发展思路,实施“生态立校”、“生态教育”策略已刻不容缓。
依据三:具有生态哲学的理论支撑。
中国古代儒道两家均主张“循道而行”、“天人合一”,即提倡人类要尊重客观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在西方,早在十八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对人性的严重摧残和对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还提出了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等三大差别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二十世纪初,以美国科学家和哲学家莱奥波尔德《大地伦理学》为标志,人类进入了追求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考阶段,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生态哲学观念。
Tag:学校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申报表,教研课题 - 学校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