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答案» 正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答案

[12-07 14:03:22]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273

导读:具体作品见书223页。3. 如何理解苏拭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苏轼不仅是说文辞只要能准确表达意思、思想,而且还应该讲求文辞的艺术性、文学性这一中心观点。孔子在文章内容和形式问题上主张“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要求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他说“辞达而已矣”是为了反对花言巧语,反对华丽辞藻掩盖空虚或有害的内容。这对于反对形式主义和强调文艺的教育作用是有意义的。但是孔子的这句话常常被人作为重质轻文的理论依据。如司马光”足以通意,斯止矣,无事于华藻宏辩”。苏轼主张文章必须“有补于世”,反对为文而文,主张自然奔放,反对雕琢文辞。在这个基础上,他对“辞达”注入了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为了说明他的见解,他先引述了孔子“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再引述“辞达而已矣”。这就是说要全面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并不否定语言艺术,而且相当重视语言艺术的作用。他说:如果只要求言辞能够达意,而以为无须讲究语言艺术,那就大错了;事实上,真能达意的文辞,不是不讲艺术技巧,而是达到了语言艺术最高造诣。他认为要求得辞达,必须研究描写对象的奥妙,象系风捉影一样,把握稍纵即逝的现象,然后“了然于心”;这就不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答案,标签: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具体作品见书223页。
3. 如何理解苏拭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
苏轼不仅是说文辞只要能准确表达意思、思想,而且还应该讲求文辞的艺术性、文学性这一中心观点。
孔子在文章内容和形式问题上主张“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要求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他说“辞达而已矣”是为了反对花言巧语,反对华丽辞藻掩盖空虚或有害的内容。这对于反对形式主义和强调文艺的教育作用是有意义的。但是孔子的这句话常常被人作为重质轻文的理论依据。如司马光”足以通意,斯止矣,无事于华藻宏辩”。
苏轼主张文章必须“有补于世”,反对为文而文,主张自然奔放,反对雕琢文辞。在这个基础上,他对“辞达”注入了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为了说明他的见解,他先引述了孔子“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再引述“辞达而已矣”。这就是说要全面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并不否定语言艺术,而且相当重视语言艺术的作用。他说:如果只要求言辞能够达意,而以为无须讲究语言艺术,那就大错了;事实上,真能达意的文辞,不是不讲艺术技巧,而是达到了语言艺术最高造诣。他认为要求得辞达,必须研究描写对象的奥妙,象系风捉影一样,把握稍纵即逝的现象,然后“了然于心”;这就不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认识到它们内在的本质规律,不仅熟知形态,而且掌握神韵。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千万人而不一遇”,可是做到这一点还很不够,还必须把“了然于心”的事物进而“了然于口和手”,这就需要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技巧,把它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苏轼认为,孕育形象,抓住兴会,信笔挥洒,而描绘地形象既形似,又神似,这才叫“辞达”。
4. 如何理解苏轼注重自然天成的文艺思想。
苏轼文艺思想的一个突出方面是注意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就文而言,他要行文自然,反对务奇求深和雕琢经营。反映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便是“随物赋形”,就是说根据事物本身自然地描绘出其形状,强调主体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自然的关系。就诗而言,推崇“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也是讲诗歌要自然天成,冥于造化。
5. 试理解评述苏拭的“枯淡”说的理论实质。
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他推崇枯谈,意指在平淡中包含有丰富的意味和理趣,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苏轼对于文艺创作中形、神关系的见解和言、意关系的见解是相辅相成的。《东坡文谈录》记载他的话云:“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可见是追求“意在言外”,“言不尽意”的审美意趣。故而他十分称赏司空图“味在咸酸之外”的诗歌美学思想。在诗歌创作风格上,苏轼推崇“枯淡”。他所谓“枯淡”并非指某些宋诗淡乎寡味的伧父面孔,而是指在平淡之中包含有丰厚的意味和理趣,是“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6. 试简述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词论观点的内涵,以及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李清照这一著名的词学观点,是针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创作和观点而发的,见于她的《论词》一文。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
那么词和诗究竟有什幺本质区别呢?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她对于五音、五声、清浊轻重等没有具体解释,但总的说来是词在音律上远比诗律严格。
7、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李清照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的理解和意见。
李清照主张词要讲“故实”(即要用典故),要讲格调高雅、典重。而柳永词喜用口语、用俗语、俚语,再加上柳词内容有许多写下层人物(如演员、妓女等)的情爱,所以出身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的李清照就认为“词语尘下”。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于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阁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因而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变雅为俗,着意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比较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其中的确有流于庸俗者,但据此而予以全盘否定,这种理解其实是有偏颇之处的,其实柳词当时很受欢迎,有道是“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答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