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与中学实验课程整合» 正文

信息技术与中学实验课程整合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育教学   阅读:8252

导读:从建构主义基础理论可以看出,以此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更能体现开放性,师生,学生的交互性,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类课件要求较高的技术含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以物理课程中关于“单摆"运动规律实验为例。在计算机上用《几何画板》作力的分解、单摆及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三个实验,把平时费尽口舌学生还一知半解的教学难点,在这个虚拟的实验环境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尽释疑难。用计算机做单摆实验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教具演示,单摆概念.得出了单摆的振动规律。学生当堂在计算机上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按以下步骤操作:(1)作一个较大的圆.并在圆的下端对称地取两点A、B,连结AB并作其垂直平分线.选取垂直平分线与圆的交点标为O'作为平衡点。(2)在圆弧AB上作一自由点,标为E点.选中E点和弧AB,让自由点E在弧AB上作往返运动。把E点向下平移2厘米,并连接E点与平移点作为重力G。(3)把重力G进行分解,得到回复力,并度量回复力的大小。(4)连接O'E,作为位移S,并度量它的大小。(5)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功能,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

信息技术与中学实验课程整合,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http://www.xxk123.com
从建构主义基础理论可以看出,以此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更能体现开放性,师生,学生的交互性,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类课件要求较高的技术含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以物理课程中关于“单摆"运动规律实验为例。在计算机上用《几何画板》作力的分解、单摆及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三个实验,把平时费尽口舌学生还一知半解的教学难点,在这个虚拟的实验环境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尽释疑难。用计算机做单摆实验我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教具演示,单摆概念.得出了单摆的振动规律。学生当堂在计算机上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作一个较大的圆.并在圆的下端对称地取两点A、B,连结AB并作其垂直平分线.选取垂直平分线与圆的交点标为O'作为平衡点。

(2)在圆弧AB上作一自由点,标为E点.选中E点和弧AB,让自由点E在弧AB上作往返运动。把E点向下平移2厘米,并连接E点与平移点作为重力G。

(3)把重力G进行分解,得到回复力,并度量回复力的大小。

(4)连接O'E,作为位移S,并度量它的大小。

(5)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功能,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并且计算机能够在运动中即时计算更新速度和加速度的值。最后可以用效果图。

手动拖动B点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1.单摆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及位移与回复力变化关系。2.从拖动过程中,计算机不断计算且即时演示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数值变化,很直观地反映了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关系。最后,可以双击“自动演示”按钮,让计算机自动演示,学生体验在整个振动过程中位移与回复力、速度与加速度间的变化关系。

从以上介绍可知,教学过程完全让计算机做了单摆实验,在单摆振动过程中直观地体现了各个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而学生不仅自己可以设计实验,也利用课件亲自动手实践,探索实验规律。同时也可以进行实验过程的自由讨论,并与教师形成教与学的相互,达到极好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也是CAI课件的设计的重要原则。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3.4对三种实验课件设计模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评价

我们发现三个实验课件设计模式的不同在于它们各自选择的学习理论不同,从而对学习机制的看法不同,这种看法的不同来源于其对应的心理理论不同。由不同的理论基础从而导致的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由上可知,不同模式的差异关键在于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其核心是在三个设计模式的不同在于它们各自选择的学习理论不同,从而对学习机制的看法不同,这种看法的不同来源于其对应的心理理论不同。由不同的理论基础从而导致的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实验课程课件开发时,当行为主义盛行时,人们都在研究行为主义的CAI实现模式;当认知理论产生以后,人们又开始研究认知理论的CAI实现模式,而忽略对行为主义研究;当现在建构主义比较盛行的时候,再加上教学改革正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于是人们又去研究建构主义的CAI实现模式,从而忽略了认知理论的CAI模式。为了更加科学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主张在以一种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时,同时需要兼顾其它的理论,以完成更好的实验课件设计。

4.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实验课程开发系统探究

信息技术对实验课程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实时综合地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在实验课程学习中,多媒体网络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它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实验教学最新发展和必然趋势。

4.1信息技术条件下,实验课程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实验的课程开发系统,它的开发周期一般偏短,所以我们就需要考虑一系列问题:课件制作的时间期限、课程开发关键技术的实现难度等。

第一个要考虑问题是实验课件制作时间期限。因为某个课件一般是为某一次实验课设计的,又由于教师的教学进度是比较固定的,所以这个课件的制作时间是有限的,在某些实验的实验可行性研究时,例如化学中硫酸的制取,实验任务量较大,所以课件耗费时间较多,应根据课程安排考虑一些其它的问题解决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
前一篇:一(1)班主题班会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