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课题研究“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正文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课题研究   阅读:8304

导读:20xx年9月,扬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推进语文课改,深化亲近母语实验的通知》,并且颁发了《扬州市小学课外阅读课程纲要》,从实验^领`导、课程构建、制度化管理、深化研究等方面全面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20xx年9月第一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讨会在扬州召开,标志着亲近母语实验已经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将有力地推进亲近母语实验的深入,极大的促进全国儿童阅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化,四、亲近母语实验教材的体系和实验的具体实施(一)亲近母语实验教材的体系和特色我们结合课程标准,紧扣“阅读引导,感悟积累,养成习惯”这一具体目标自编了实验读本——《亲近母语》,旨在用这套教材保证最基本的阅读的量和质,具体落实课标提出的要求。同时,利用这套教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由“读好书”进而“好读书”,而不仅仅只是教我们的教材。这套教材共十二卷,分别配合小学十二学期使用。教材采取“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每卷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日积月累、读书活动、推荐书目等几部分组成。每两个单元后设一日积月累,每三个主题单元后设一名著课程单元。全卷共十二个主题单元,四个名著课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告,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http://www.xxk123.com
20xx年9月,扬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推进语文课改,深化亲近母语实验的通知》,并且颁发了《扬州市小学课外阅读课程纲要》,从实验^领`导、课程构建、制度化管理、深化研究等方面全面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20xx年9月第一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讨会在扬州召开,标志着亲近母语实验已经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将有力地推进亲近母语实验的深入,极大的促进全国儿童阅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化,
四、亲近母语实验教材的体系和实验的具体实施
(一)亲近母语实验教材的体系和特色
我们结合课程标准,紧扣“阅读引导,感悟积累,养成习惯”这一具体目标自编了实验读本——《亲近母语》,旨在用这套教材保证最基本的阅读的量和质,具体落实课标提出的要求。同时,利用这套教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由“读好书”进而“好读书”,而不仅仅只是教我们的教材。这套教材共十二卷,分别配合小学十二学期使用。教材采取“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每卷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日积月累、读书活动、推荐书目等几部分组成。每两个单元后设一日积月累,每三个主题单元后设一名著课程单元。全卷共十二个主题单元,四个名著课程单元,八个日积月累。已经多次试用,几次修订,逐步形成了一些特色:
1、经典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在编选文章时,首选的就是国内外经典之作。各册的名著课程,所选的大都是堪称经典的名作。比如中国古代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史记》,现当代的《大林和小林》、《草房子》,外国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鲁宾孙漂流记》等等。主题单元所选的文章,也要求“文质兼美”,多选名家名作。如冰心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马克吐温的《童年》等等。而在日积月累部分,所选的名言都是经过长期积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佳句,古诗文则是结合课程标准的推荐所选的典范之作。我们试图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的阅读给学生以充分的精神和语言的滋养。
作为一套献给孩子的书,经典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编选教材时,十分注意它的阅读对象。除了考虑语言的典范性,还在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注意照顾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注意选文的趣味性,注意语言的活泼、生动、有趣,以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低年段教材中,还安排了明白、晓畅的儿歌阅读,和简约、有趣的图画的阅读。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单元前的导读,我们都注意了语言的生动、亲切、浅近、有趣,以激起孩子读书的强烈愿望。
此外,在书籍的装祯,插图的设计上,也以儿童的趣味为主,尽量避免成人化的设计。
2、文学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在《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中,文学性作品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主要由于两个原因:首先出于精神培养的需要,给孩子们多读些文学类作品,可以给孩子的人生一点美好的底子,给孩子的世界一个多彩的梦幻,这样,不论将来他的心灵驶向哪里,泊在何处,留在他人生底版上的永远都将是一抹美好的底色,这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是有益的。其次是语言滋养的需要,虽然孩子们将来未必都做文学家,但无论他做什么,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
<1>、 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2>、 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
<3>、 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 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5>、 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6>、 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这六个“获得”的过程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浑然一体的,相辅相成的。我们相信,大量的文学性作品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浸染和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篇章的能力,而且对学生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文学作品决不是孤立的文学样本,它常常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等各方面的知识,它本身就兼具文学性和知识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领会这些知识。但是考虑到不同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在各册安排了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文章,编选时,除了注意其知识性外,也注意到了可读性。如第七卷第六单元是关于革命史的一组文章,以红军长征为主线;第九卷第十三单元讲述的则是关于发明创造的故事;第十卷节选的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有关章节则给孩子们讲述了大自然中许多小生命的知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