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课题研究小学科学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正文

小学科学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03-16 15:39:2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课题研究   阅读:8777

导读:1.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实验措施;2.推出实验精品课,上好实验特色课;3.与其他实验学校交流实验成果;4.积累资料;5.撰写阶段性实验总结或实验论文。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5月)1. 收集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所有资料并分类整理,存入实验档案;2. 对实验课题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写出结项实验报告;3. 上级教科研部门对该课题进行验收评估;4. 根据验收评估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报告;5. 进行该实验课题的全面总结。研究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一个假期(20xx年7月至8月)的理论学习与研讨,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加强了科学教学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开学伊始,组员们各自在自己学校分年级探索性的进行初步的实践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和实验笔记,并在教研活动中(20xx年10月15日)进行了汇报、交流和讨论,同时确定了五位组员展示一节典型的、有特色的实验汇报课或研讨课。具体安排如下: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课的一般过程李付永老师率先展示了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实验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亲

小学科学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结题报告,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http://www.xxk123.com
1.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实验措施;

2.推出实验精品课,上好实验特色课;

3.与其他实验学校交流实验成果;

4.积累资料;

5.撰写阶段性实验总结或实验论文。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5月)

1. 收集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所有资料并分类整理,存入实验档案;

2. 对实验课题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写出结项实验报告;

3.  上级教科研部门对该课题进行验收评估;

4.  根据验收评估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报告;

5.  进行该实验课题的全面总结。

研究过程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一个假期(20xx年7月至8月)的理论学习与研讨,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加强了科学教学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开学伊始,组员们各自在自己学校分年级探索性的进行初步的实践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和实验笔记,并在教研活动中(20xx年10月15日)进行了汇报、交流和讨论,同时确定了五位组员展示一节典型的、有特色的实验汇报课或研讨课。具体安排如下: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课的一般过程

李付永老师率先展示了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实验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让他们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实验后学生出现争议,这时,很自然地引出过滤,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使整个课堂成为连贯且不断递近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他们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重点培养了三种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描述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怎样才算上好科学探究实验课呢?我们课题组研究认为:一堂好的科学探究实验课,不仅要看这节课学生有没有动手,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动手的同时是不是动脑了,思维的层面是否打开。下面就科学探究实验课的一般步骤略谈一二 。

一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善于提出问题,善于猜想与预测”在一定的意义上讲,能反映出一个人科学素养的程度。科学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能使探究活动目标更加明确,探究任务更加清晰。因此,科学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的平台,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的能力。

例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教师出示两杯一模一样的水(一杯白开水,一杯白糖水),并让学生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认为没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尝一尝,并指导学生尝的方法,两位学生通过尝的方法知道:一杯是白糖水,一杯是白开水,学生会感到很好奇:为什么它们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这时教师趁势将学生的好奇及时引到这节课的中心来,“既然是糖水,就应该有糖有水,可糖到哪去了?我们怎么看不见哪?”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描述糖“化了”、“在水里了。”教师又继续追问“那它是怎么化的呀?”学生根据日常经验描述,对于如何“化的”描述不清,教师接下来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它的过程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问题从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来,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进入教学情境,能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语言描述不清“白糖怎样化了的?”正说明学生头脑中对“溶解”概念的前认知是模糊的、不清楚的,这就需要对“溶解”过程进一步观察认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起到了预测的作用。

再如在执教《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

教师出示一张纸、一块塑料泡沫,让学生先猜一猜它们在水中分别是沉还是浮。

生1:我认为塑料泡沫会沉,纸会浮。

生2:我认为塑料泡沫会浮,纸会沉。

教师:哦,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1:因为泡沫比较大,纸比较小。

生2:因为泡沫比较重,纸比较轻。

教师:是吗?好,心动不如行动吧,验证你们的猜测吧!

……

本环节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观察到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浮? 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而是充分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关注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引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猜想,为学生经历一个“猜想――发现――修正――再猜想――再发现――再修正”的科学探究过程做好铺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