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正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校本教研   阅读:8793

导读:    2.挑战    挑战之一:单一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课程制度和课程思想的惯性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中央统一的单一课程体制,这种自上而下的课程体制至今并未得到根本改造,目前虽然义务教育的责任和权力下放到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但仍然套用中央统一的管理模式,只不过是从中央移植到地方而已。尤其是这种体制所隐含的思想与校本课程的观念和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要实现校本课程计划所要求的專家中心向学校教师中心的转移,必然受到这种中央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及其思想惯性自觉不自觉的抵制。一方面,课程管理部门仍然只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部分学科專家把课程当做自己的“自留地”,轻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更反对学校和教师从课程外围向课程中心的转移。特别是,要求一些本身就是中央统一运作方式产物的机构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市场的公平竞争,将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目前,“一纲多本”的课程政策远未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长期习惯了中央统一课程体制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又都过分拘泥于统编教科书。这种制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http://www.xxk123.com

    2.挑战

    挑战之一:单一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课程制度和课程思想的惯性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中央统一的单一课程体制,这种自上而下的课程体制至今并未得到根本改造,目前虽然义务教育的责任和权力下放到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但仍然套用中央统一的管理模式,只不过是从中央移植到地方而已。尤其是这种体制所隐含的思想与校本课程的观念和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要实现校本课程计划所要求的專家中心向学校教师中心的转移,必然受到这种中央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及其思想惯性自觉不自觉的抵制。一方面,课程管理部门仍然只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部分学科專家把课程当做自己的“自留地”,轻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更反对学校和教师从课程外围向课程中心的转移。特别是,要求一些本身就是中央统一运作方式产物的机构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市场的公平竞争,将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目前,“一纲多本”的课程政策远未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长期习惯了中央统一课程体制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又都过分拘泥于统编教科书。这种制度和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反差和矛盾,它对校本课程的发展带来的阻力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建立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的教育管理体制本身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课程制度创新更是任重而道远。

    挑战之二: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因为长期计划体制下的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致使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方式变得过于依赖和被动服从,学校与教师对课程的独立判断和开发积极性、创造性逐渐萎缩。加上受原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我国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都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教师接受培训的目标只是完成教学而不涉及课程开发。直到20世纪xx年代,我国仍然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那些致力于课程革新的学校和教师也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6〕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欠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学校和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课程方面的“补课”。这既是对中小学教师也是对我国教师教育的重大挑战。

    挑战之三:课程專家的缺乏是短期内校本课程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对于课程的轻视,也造成对于课程專家培养的忽视。目前,课程專家的数量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省市教科所以及少数师范院校的教育系所。即使这为数不多的课程專家也多半是学科專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整体结构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目前大量需要更多的是课程型的学科專家,而不是学科型的课程專家。随着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大范围启动,课程專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一个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这无疑给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带来严峻的挑战。

    挑战之四:校本课程自身的局限。比如,由于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的限制,校本课程可能降低质量标准,产生平庸和折衷;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本课程的实施可能加剧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由狭小的社区和单个学校所规划的教育有可能偏离国家教育方针,助长地方化倾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今后若干年内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关链接>>>快乐评价 
相关链接>>>^观察择校现象 
相关链接>>>激发教师成功的欲望  
相关链接>>>每周德育主题活动好形式   
相关链接>>>立足科研,谋求发展,共同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