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走班制”的尝试
我校在今年春季七年级实施“走班制”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是借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师生、学生交流机会,便于因材施教,以降低初中生分化面,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现将半年“走班制”教育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工作:
1、成立了“走班制”教学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与落实。
组长:曾建辉
成员:侯文亮、余茂琴、陈进、付道林、王建明、倪立征、张会珍、陈翠华、胡顺梅、吴继东、付明璐、朱德志、李锐、陈福明
2、认真调研了“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①听取了上级^领`导意见,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
②网上查阅有关资料,研讨了“走班制”的积极意义;
③外出考察、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
3、努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按计划定期召开了全体教师会、初一学生会和初一家长会,使他们理解“走班制”的意义及实施办法,并及时澄清与走班制有关的问题,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尽力支持和配合。
4、寒假活动
根据期末考查情况,组织C1、C2两个班学生在校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师生活动,缩短了距离,为走班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阶段工作:
1、学生分班
按期末考查数学、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面,即A层4个班,B层6个班,C层2个班,各层面学生按成绩平均分配,保持层面内的横向发展和层面之间的纵向发展。
2、教师配备与评价
综合考虑A、B、C三类层次班的教师配备,力避“好教师教好班,差教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C层教学班尤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教师的评价实行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的双重考核办法,以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互相协作,密切配合的精神。
3、课程标准
每周一下午为数学、英语教研活动时间,由中心发言人讲解一周教学重、难点及各层面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然后再全组讨论,定出课程标准。
A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重点高中所需知识与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的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中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高中有效分。
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中考过普高正取线。
C层班:以中考所需知识、能力和初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培习惯,重基础、常反馈,争取该层面学生过普高调节线。
4、评价方式
①平时检测。平时检测中,数学、英语采用“自选式”,即A、B、C三层共答部分和自选部分,对不同层面学生考查难度作不同要求,分数等同。
②期中、期末考查。期中、期末采取“一卷制”考查,各学科统一命题、评价,考查分数代表学生现有学习水平。
5、班级管理
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为强化综合管理,构建了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二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的新观念。
6、课外辅导
虽然“走班制”教学将学生分为三个层面,但各层面间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别。为此,我们以行政班为单位成立了多个“合作小组”,起到了一定的优势互补的效应。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