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藤野先生》学案、教案 练习题及答案» 正文

《藤野先生》学案、教案 练习题及答案

[12-07 13:42:0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548

导读:【明确】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探究、分析、交流 2 刚到仙台时,有人也对鲁迅表现出了关心,你能找到具体描写的文字吗?请读一读 勾画、朗读 3 鲁迅来到仙台本是准备学医救国的,后来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明确】“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结合课文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

《藤野先生》学案、教案 练习题及答案,标签: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明确】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 和耳闻 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探究、分析、交流  
 
2  
 刚到仙台时,有人也对鲁迅表现出了关心,你能找到具体描写的文字吗?请读一读  
 勾画、朗读  
 
3  
 鲁迅来到仙台本是准备学医救国的,后来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明确】“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结合课文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愚味、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思考、交流  
 

赏读·延展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阅读《〈呐喊〉自序》,或 鲁迅 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到仙台学医对鲁迅走上文学道路的重要作用  
 阅读《〈呐喊〉自序》,或 鲁迅 先生的其他作品,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后作业  

“没有爱,便没有成功的教育”。师爱激励 鲁迅 先生自强不息。在生活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好教师,请用生动的语言写出这位老师的一个爱生片段。(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质朴   严谨   关怀    教诲】

线索

叙事线索(明线):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

感情线索(暗线):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预习】 

1. 读一读,找一找。

读课文,找出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2.查一查,写一写。

查资料,写出自己对有疑问词句的理解。

3.问一问,悟一悟。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的主旨?

4.评一评,议一议。

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导学】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2.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3.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藤野先生》学案、教案 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