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这样”指代,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第三课时
一、口语表达
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四、课后作业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也无怪他们疑惑:(2)“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2.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B.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D.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
5.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准确的是(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B.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电影演的是日本枪毙中国人
学(教)后记
第一课时
一、1、注音:Fēi
2、1)绯红:鲜红2)宛如:好像3)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4)陌生:不熟悉5)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6)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7)匿名:不具名或隐藏赵名8)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3.1) 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2)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主义情感)3)a“我”在东京b“我”在仙台c“我”离开仙台后
二、整体感知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1、示例: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