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青少年是与网络一起成长的一代,网络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学生的成长及其思想和行为
。面对网络带给我们的全新的德育环境,要求德育教育方法和内容要重新进行调整,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
需要。网络德育受众多,教育面广,形式多样,广大青少年乐于接受。如何使网络德育在班级管理中软着
陆,我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1.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网络德育在班级管理中软着陆的前提
开展网络德育工作,转变观念要先行。教师要意识到网络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未来个人学习的有效
途径,更要意识到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教师网络信息素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将学生带进网络
世界,就要与学生共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体现在搜集、检索、处理和使用网络信息
上,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伦理素养或社会责任意识,有较强的信息免疫力,能够甄别有害信息,帮助学
生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履行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努力探究新时期的德育内容、手段和途径,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变传统灌输式
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同时加强网络媒介教育,使青少年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
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责任,倡导以
自律为主的自律他律相统一的道德监督机制。
先进的理念催生先进的行为。班主任作为德育的主导者,要认识到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
需要,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不能因为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影响而排斥之。
相反地,在数字化时代班主任更应理清观念、把握形势,勇于探索网络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主动了解网络
信息、获取网络信息、利用网络信息,主动吸纳世界上先进的有益的教育思想,从而树立起现代化的网络
德育教育意识,使学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有个正确的导航员。
2. 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是网络德育在班级管理中软着陆的关键
网络德育从网络入手。网络所拥有信息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隐蔽
性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网络德育的主导,利用网络在网
上以丰富的德育内容吸引学生,以深厚的思想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指明灯,以坦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学生
进行沟通,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首先,要组织班级同学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提出,要善于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
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五要五不”使学生网络道德有法可依。班主任开展网络德
育应大力宣传“公约”,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在网络道德建设过程中,班主任不应也不可能将自己
的意志强加于学生的头上,而应积极地引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作用。因此,结合《公约》的学习
,可在BBS上开展“我在网上该做什么”的讨论;同时让学生上网搜集材料,撰写辩论稿,开展“中学生
上网的利与弊”的辩论,达到培养自控能力,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每一个学生头脑当中建立“防火
墙”。
其次,将网络运用于班会课。班团队会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很多网络资源具有很强的时代、
动态性。在主题班会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的人物和事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神舟
五号”发射与回收、我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转播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顽
强拚搏和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播放“9.11是件”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当今时代恐怖主义的罪恶……
网络资源是丰富的,关键是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要有一双善于捕捉有益信息的双手和眼睛,在轻轻的鼠
标点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网络有其特殊的优势,不仅是自我教育的途径,也是进行其它教育的辅助教材、资料库。在班级主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