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校本教研实践,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案例研究、自我反思四个核心环节的飞跃,使教师体验到校本教研对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的作用,是有效落实校本教研目标的关键。 
一是努力培养实践中的“土專家”,逐渐摆脱对理论專家的依赖,实现了专业引领的飞跃。课改初期,我们主要依靠全国知名的课改理论專家的引领,诸如專家报告、零距离^对`话等形式,帮助教师转变观念。课改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我们针对教师们观念转变后,课改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实,让“土專家”担当专业引领的重任,专业引领的目标也由观念先行向实践可行转变,由对观念的通识培训向学科的技术培训转变。区学科教研员、“课改挂牌教师”和学校课改骨干教师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区教师的“土專家”。由于这些土生土长的“專家”对理论的悟性较高、实践的经验丰富,因而他们的公开课以及他们对课堂的感悟和评价就容易被教师所接受,他们的经验也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纳,从而使课改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是在同学科组内开展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推进不同学科、不同学校之间的同伴互助,实现了同伴互助的飞跃。课改初期,我们的同伴互助主要是同学科组内的教师之间的互助。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技术基本掌握后,我们把同伴互助引入不同学科(通过教师沙龙等手段)、不同学校(通过虚拟教研网络平台等载体),互助的内容也由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贯彻、实施为主,转变为对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研方式的交流、探索、体验为主,这就使教师的同伴互助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 
三是在普遍推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案例研究系统性的研究,实现了案例研究的飞跃。课改初期,我们的案例研究一般是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先是由授课者介绍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然后让研讨者分组进行合作讨论。接着,由研讨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并进行相互交流。这样的研讨目标很明确,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使教师对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理解得更透彻、更清晰、更有效,同时也使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有了感性的体验,为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教师掌握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后,我们提出要改变案例研究随意性较大的做法,强化对案例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研究,即案例不再是随机的课例分析,而带有一定的选择性,研究的目的也不再单纯是体验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的教与学的方式,而转变为系统、科学地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四是在强调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对新课程的全面反思,实现了自我反思的飞跃。课改初期,我们提出全体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必须进行课后自我反思的策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基本掌握后,我们提出教师不但要对新课程实践进行反思,而且要对新课程理论进行反思,比如实施新课程后还要不要研究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还能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怎样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怎样在保证学生参与的条件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这样的反思不但使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不断缩小,而且还发展、完善了新课程的理论体系,也就必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