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  
 
[摘要]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显示,教师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同伴互助的质量和效果是影响校本教研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从我国校本教研实践看,对教师同伴互助的问题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就校本教研中教师同伴互助的内涵进行探讨,以期对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校本教研;教师;同伴互助 
    我国20xx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观念到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方式和专业成长方式要有新的转变,而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专业成长方式转变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国外几十年的校本研究活动实践业已证明,教师参与校本研究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校本研究的成果为教师接受、采纳,并转化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比例较高。而在校本研究中,很多学者研究发现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提高校本研究活动的绩效。他们认为,拥有同伴关系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态度更为积极,更容易习得新的行为,也能更合适地将这些行为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此,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应加强和发挥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
一
    国外关于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是与教师专业发展相联系的。20世纪xx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就是通过教师参与一系列的校内外研习活动,以学者專家的理论为支撑来协助教师改进教学。研习活动大都以演讲、示范、角色扮演、模拟及微观教学等方式施行,目的在于改善教师思考模式,形成熟练的教学技巧。但研究显示能将所学内容转化到日常教学上的教师的平均比例却非常低。自xx年代起,人们开始关注教师如何习得新行为以及如何将这些行为投人实践的问题,学者们提出学校教师共同工作以及研究者与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等方式可促进教师将习得的新行为运用于实践。此后的一系列实验也表明,拥有并善于利用同伴互助关系的教师,通过与同伴共同规划教学并且共同反思与分享教学经验,更加能频繁地练习并恰当地应用这些技能和策略,能更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有人建议将教师组成小型的教师同伴互助小组,通过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伴互助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
   从20世纪xx年代至今,英美等国很多中小学采用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将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国外关于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同伴互助的类型。
(1)按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分为有特定目的的参与和无特定目的的参与。有特定目的参与指教师事先有具体、明确的问题有待解决,然后邀请同伴参与来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无特定目的的参与是指教师没有明确的问题需要解决,希望通过参与同伴的一些活动,来发现问题并提升自我。
(2)按内容侧重点不同,分为技术性指导、合作性指导、认知性指导和挑战性指导。技术性指导主要关注教师获取某种教学技能,并将该种技能内化为自身技能的一部分。合作性指导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教师教学实践,增加教师间的合作,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对`话,促进教师的反思。认知性指导主要关注教师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挑战性指导关注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既包括课堂教学问题,也包括年级层面、学校层面甚至整个教育领域内的一些问题。
(3)按互助的风格不同,分为“照镜式”互助,合作式互助和專家式互助。“照镜式”互助者只对所观察的是件作忠实的反映,不提供任何评论,也不为教师提供任何的改进建议。合作式互助者与教师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專家式互助者通常可运用良好的发问技巧,来提示出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教师对探讨的问题或课堂教学进行思考,获取解决方案与改进教学。
2.同伴互助的方法。
    国外对教师同伴互助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观察法。美国教学视导与课程开发协会将教师间的课堂教学观察分为三个步骤,即观察前会议、教室观察、观察后会议。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