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3、课堂观察的内容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
    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观察他人(听课):
    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4、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定性方法:
    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定量方法:
    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工具表)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技术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录像、录音;
    ----以时间标识进行选择性课堂实录;
    ----座位表法;
    ----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
    ----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图;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
    ----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和访谈;
    ----学习效果的后测分析。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